【梅花評論】鄭麗文當選    兩岸和平發展帶來希望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誓言任內完成政黨輪替,兩岸和平共榮。圖/中央社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誓言任內完成政黨輪替,兩岸和平共榮。圖/中央社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原出身民進黨「獨派」的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她能夠打敗曾擔任「統派」新黨全國委員會召集人的郝龍斌,主要原因卻是郝龍斌的兩岸政策「傾獨」,而鄭麗文的主張則是回到國民黨黨章和政綱的立場。在此前提下,鄭麗文又讓黨員認為她最有戰鬥力,能夠帶領黨向民進黨政權主動與正面發出攻擊,同時為兩岸關係重返和平發展帶來了希望。

兩岸政策加上戰鬥力是獲勝關鍵

本人主持的民主文教基金會曾委託民調公司,於10月13-14日以電訪方式針對除海外黨員以外的黨員,進行一項關於黨主席選舉的民意調查。在這項未公開的黨員意見調查中顯示,鄭麗文的「支持度」超過郝龍斌達15%,而「看好度」則比郝龍斌只多了7%。值得關注者是,該民調在「誰最有能力鬥贏民進黨」的問題上,認為是鄭麗文的黨員有37.1%,其次則為郝龍斌的15.4%。

民進黨主政下的兩岸關係走向兵凶戰危,國民黨對此則因怕被抹紅,故只採守勢而無積極嘗試改變的企圖心,而郝龍斌則正是此種「維持現狀」派的代表。然而,多數國民黨黨員不甘於讓民進黨把台灣帶向與大陸瀕臨攤牌,且執政貪腐無能又使台灣走向了沉淪,於是就把能出怨氣的希望寄託在鄭麗文身上。

選前郝龍斌特別召開記者會說明他的兩岸政策,反而證實了他是延續國民黨傾向民進黨兩岸立場的「現狀」。例如,郝龍斌要求大陸應「正視而且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雖也指出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正視」說可追溯自李登輝總統一九九九年國慶文告中,用來表述「特殊兩國論」的簡化版。

國民黨傾獨的兩岸政策遭揚棄

事實上,「正視」說原本是進行兩岸交流暫時擱置的議題,也就是「一個中國」到底是由誰代表的爭議。然而,蔡英文和賴清德兩位總統是走務實台獨的兩國論政策,所以常拿來對抗「一個中國」原則。同時,國民黨於失去政權後,也將之納為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中。

郝龍斌除要求大陸「正視」外,更還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是在民進黨政權已承認「中華人民和國」就是「中國」後,幫民進黨「助威」再要求中共也「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如同宣告國民黨也支持兩國論。

郝龍斌未能當選表示國民黨過去的兩岸政策遭揚棄,也讓他和中共皆解除了尷尬。依往例,習近平會對當選人發來賀電,但對支持兩國論的郝龍斌要不要發出呢?假若習近平發來了賀電,郝龍斌在復謝函電中,該不該「要求」習近平承諾「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及「正視且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呢?

國民黨黨章前言揭示「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始終如一」,而鄭麗文的當選至少為兩岸重返和平發展帶來了希望,也將會是國民黨重返應有兩岸政策的開始。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