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17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的會晤中,要求烏方接受俄羅斯提出的停戰條件,並轉述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威脅,稱若烏克蘭不讓步,俄羅斯將「摧毀」這個國家。消息人士形容,這場會談多次演變成激烈爭吵,川普頻頻爆粗口,現場氣氛緊繃,令烏克蘭代表團深感挫折。
部分會談內容最早由《金融時報》於19日披露。報導指出,多名知情人士透露,這場美烏領袖會議多次演變為「吵架對罵」,川普「不斷爆粗口」。他在會中將烏克蘭戰場前線地圖一把推開,堅持澤倫斯基必須將整個頓巴斯(Donbas)地區交給普丁,且頻頻重複普丁前一天通話中的說法。
另據路透報導,兩名消息人士指出,川普同時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並提到可能為基輔與莫斯科分別提供「安全保證」,這番言論令烏克蘭方面感到困惑。由於談話屬於私人性質,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會議氣氛緊繃 川普爆粗口、怒掀戰況地圖
會晤結束後,川普公開呼籲在現有前線上達成停火,澤倫斯基隨後在面對媒體時也表達支持。第三名知情人士表示,這項提議正是川普在會中臨時提出,因澤倫斯基明確拒絕「自願」交出任何領土。該人士說:「會議最後的結論是川普決定『就在分界線上達成協議』。」
這場緊張的會晤讓人想起2月於白宮發生的另一場衝突性會談,整體而言,儘管談判並非全面失敗,但對澤倫斯基而言仍是一次明顯的挫折。他原希望說服川普提供能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長程戰斧飛彈。
多名歐洲官員透露,川普在與澤倫斯基的會談中幾乎逐字引用普丁的談話,與他先前對俄羅斯「經濟困境」的說法形成矛盾。一名知情的歐洲官員表示,川普告訴澤倫斯基,普丁說這場衝突只是「特別軍事行動,不算戰爭」,並警告烏克蘭若不達成協議「將面臨毀滅」。該官員引述川普原話:「如果普丁想要,他就會摧毀你。」
據同一消息人士說,川普甚至在會中把烏克蘭的戰況地圖扔到一旁,抱怨自己「看膩了」烏克蘭前線地圖。據報導,川普說:「這條紅線?我根本不知道這在哪裡,我又沒去過那裡。」該官員還指出,川普稱「俄羅斯經濟狀況很好」,這與他日前公開聲稱「俄羅斯經濟正要崩潰、普丁應該談判」的說法形成鮮明對比。
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美方官員會中多次提及俄烏「領土交換」的可能性,這構想早在年初就獲川普青睞。川普並強調,盡快達成協議至關重要。
一名消息人士說,會議氣氛「相當糟糕」,川普的訊息是:「如果不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你的國家就會被凍死、被摧毀。」但另一名消息人士否認川普曾說出「摧毀」一詞。兩人皆表示,川普在會中多次爆粗口。
白宮與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皆未回應置評請求。川普19日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聲稱,他有信心結束戰爭,並補充說:「普丁會拿到一些東西,他已贏得一部分領土。」
兩名知情人士還表示,他們感覺川普受到16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通話的影響。《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普丁在通話中提議烏克蘭交出目前控制的頓巴斯東部地區,以換取赫松(Kherson)與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前線部分區域。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說,美方官員隔天在與澤倫斯基會談時,便具體提出這項交換構想。
這項提案在內容上較普丁8月於阿拉斯加的主張略有讓步。當時他同意若烏克蘭放棄頓巴斯,俄方可在其他前線凍結接觸線。然而那次會談同樣不歡而散,普丁拒絕立即停火,並長篇大論談論中世紀烏克蘭史,促使美方考慮加大對基輔支援,包括提供戰斧飛彈。
另一名與會人士指出,烏克蘭認為自己在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仍控制的部分地區具有重大戰略價值,若放棄這些土地,將使烏克蘭其餘地區更易遭俄軍進攻。他形容此舉等同「自殺」。
美特使強推俄方案 烏議員批普丁企圖分化基輔
兩名消息人士表示,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是會中最積極敦促烏克蘭接受俄方提案的人之一。他指出頓內茨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地區有大量俄語人口,這是他先前公開提過的論點。
俄軍目前在赫松與札波羅熱的控制區同樣岌岌可危,自2022年開戰以來幾乎沒有推進。
烏克蘭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指出:「把頓巴斯拱手讓給俄羅斯而不戰,是烏克蘭社會絕對不能接受的,普丁很清楚這一點。」他認為普丁推動此方案的目的,可能是製造烏克蘭內部分裂,破壞團結。
川普在會中不斷重複普丁言論的態度,使許多歐洲盟國原本寄望他可能會增加對基輔支持的期待破滅。三名知情的歐洲官員證實,川普在白宮會議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對著澤倫斯基「訓話」,重申普丁對戰爭的論述,並敦促他接受俄方提議。一名官員指出,澤倫斯基在會後顯得相當沮喪。他補充說,歐洲各國領袖雖對情勢不抱樂觀,但仍務實地研擬後續對策。
澤倫斯基19日發表聲明指出,「美國、歐洲、二十國集團與七大工業國必須採取決定性行動,終結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