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強化戰略布局 陸官媒:超前規劃未來產業、科技創新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五五規劃建議向四中全會作出工作報告。圖/翻攝自CGTN YouTube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五五規劃建議向四中全會作出工作報告。圖/翻攝自CGTN YouTube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昨天(20日)起在北京展開,為期四天。大陸官媒新華社發出社評指出,全會將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前瞻設計與戰略擘畫,重點包括「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也引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強調,「未來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始終保持先鋒角色」。大陸未來的經濟方向料將聚焦高科技製造、創新產業以強化經濟自主與戰略安全。

本屆四中全會的核心議程為研議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為2026年至2030年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勾勒藍圖。新華社報導指出,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就規劃建議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進行說明,但具體內容尚未公開。依照慣例,全會閉幕後將發布正式公報。

新華社昨發表社評指出,「十五五」時期是中國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關鍵期。當前外部形勢深刻複雜,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與難預料因素增多,但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未變。

社評強調,「十五五」階段必須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置於更突出的戰略位置,並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體經濟為根基,兼顧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與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社評認為,這將有助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

《人民日報》同日以「任仲平」名義刊出評論,指出距離「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僅剩十年,距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僅二十多年,形勢「時不我待、催人奮進」,必須將「十五五」的目標與戰略舉措規劃好、落實好。

評論指出,西方常以「奇蹟」形容中國過去40餘年的高速發展,卻忽略了其背後的系統性設計與長遠規劃。文章引述習近平的話強調,「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使國家在現代經濟大潮中始終保持弄潮兒(引領先鋒)的角色」。

文中並提到,《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首次躋身前十名。當前中國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已具關鍵地位,人才與研發資源規模居世界首位,成為新技術落地與產業創新的「策源地」與「催化器」,正從「世界工廠」邁向「全球創新中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此前分析,大陸未來五年經濟方向必將聚焦高科技製造與創新產業,以推進產業升級並確保經濟自主與戰略安全。他指出,「十五五」規劃勢必強調對高科技研發與工業發展的支持,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北京將科技與製造業視為經濟安全的核心支柱,「從國家硬實力角度來看,製造業會是重中之重」。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除強化科技產業鏈外,也會透過擴大家庭消費與刺激內需政策,調整長期結構性失衡,尋求在「穩產業」與「促消費」之間建立新的平衡。

四中全會召開之際,正值中美摩擦升溫之時,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賈若祥昨指出,「十五五」規劃將堅持國內與國際統籌,充分考慮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在內的外部不確定性,「安全」被提升至重要戰略地位。他表示,「沒有發展的安全不可持續,沒有安全的發展則脆弱不穩」,統籌發展與安全已成為規劃中的一項核心原則。

中銀國際證券也發布前瞻報告指出,「十五五」規劃料將圍繞新質生產力,聚焦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尖端製造、數據融合與制度供給等重點領域,帶動人工智慧、量子通信、6G技術、生物製造、商業航天、氫能、可控核聚變及新能源儲能等戰略產業加速落地,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