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光/政大兼任教授、考試院前副院長
巴基斯坦最近半年多來在國際社會上出盡風頭,凸顯它在南亞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尤其在大國戰略競逐中(中國龍 vs. 美國鷹),悠遊自得,頗有龍鷹相爭、獵人得利的跡象!
巴基斯坦長期以來被視為是中國的親密伙伴,巴國號稱中國是24小時親密戰略伙伴、最甜蜂蜜;中國網民提到巴國時都稱其為「巴鐵」,意謂巴國是中國的「鐵桿兄弟」。在地緣政治上,巴基斯坦是中國西部,特別是新疆西藏一帶人流、物流,向南亞、中東出入的戰略路線;尤其在2013年起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巴國居於樞紐地位,「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建設,中共投入620億經費,改建(喀喇崑崙)高速公路及瓜達爾港;從此,中國大陸可以直接進入印度洋,向西600公里經霍姆茲海峽進入歐洲與非洲,確保中東石油供應無虞。因此,中巴關係本密不可分,但兩國之間卻因技術移轉、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巴國的高昂國家負債無法按時償還中國貸款,中巴之間心結積累極深。使美國有機可乘,在川普第二任期得以極力拉攏。
中巴關係 鐵桿兄弟
另一個原因是中巴印(度)三角關係的變化。印度與中國長期因邊界領土問題,除了曾經有過的中印邊界之戰外,雙方守軍之間常有衝突。中國大陸和平崛起後,印度擔心中巴聯手圍堵印度,也憂心喪失印度洋的掌控權,因而與美國加強軍事外交合作;之後又加入拜登時期美國強力倡導的印太戰略,延續之前美日印澳在軍事及安全上合作的「四方對話」(QUAD),圍堵中國。
原本中巴印的三角關係還不太會有劇烈變化,但因為俄烏戰爭,印度大買俄羅斯石油,使美國及歐洲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無效;再加上印度加入「金磚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因此美國對印度十分感冒。尤其是川普,除了徵收印度20%的關稅外,另外疊加30%的對印度買俄羅斯石油的「懲罰性關稅」,直接把印度推向中俄。
改變中巴印關係的關鍵,還在於今(2025)年5月6日的印巴衝突。衝突源起於4月26日在印控喀什米爾地區,28名印度人受到恐攻死亡,印度認為是巴國所控恐怖組織所做的。印巴於5月6日至10日開始雙方發生戰機、飛彈及無人機相互攻擊的戰爭,印方號稱「辛杜爾行動」( Operation Sindoor),巴國則自稱是「銅牆鐵壁 」(Bunyanun Marsoos)軍事行動,4天後雙方停火。川普宣稱是其調停之功,印度則斥其無稽,巴基斯坦感謝川普的調停,並且推薦川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印巴2025年的「5日戰爭」,巴國原本期待中國會站邊協助巴國,但中國巧妙地維持中立,巴國更覺中國並非堅定可靠的戰略伙伴,遂開始與美國密切接觸。
川普第二任上台後極力拉攏巴基斯坦。5日戰爭後,除了高階官員不斷會晤外,7月雙方重啟反恐對話;不久,美國將困擾巴國的俾路支解放軍及其附屬組織馬吉德旅列為外國恐怖組織,巴國視此為一大勝利;因為俾路支省是巴國資源最豐富、最大的省,巴國政府在對付俾路支解放組織時,常被批為迫害人權,現在可以與美國共同對付反恐活動,使巴國不再背負罵名。巴美關係的改善還不止如此,軍方高階將領也進行互訪,如巴國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元帥訪問華盛頓,史無前例地在白宮受到了川普的午宴款待。今年9月,川普又在白宮接待了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和穆尼爾,彼此相談甚歡。與此同時美國戰略金屬公司(USSM)和巴國邊境工程組織,簽署備忘錄,USSM將投資5億美金,參與巴國關鍵金屬生產,以及稀土礦的開採;稀土的開採在中國嚴格管控稀土出口時,對美國而言饒富意義。尤其巴方提議,開發並營運位於俾路支省瓜達爾港地區港口城市帕斯尼的一個碼頭;雖然目前的提議沒有觸及美方在帕斯尼建立軍事基地,但美國可以透過和巴國合作,看緊阿富汗及伊朗,因此可以說美巴的緊密來往,改變了南亞的地緣政治。
龍鷹吵架 巴基斯坦左右逢源
川普拉攏巴基斯坦,中方肯定介意,但由於巴國對於中國的依賴,特別是巴國的軍事武器,2/3來自中國;一般對南亞局勢的長期觀察者都認為,巴國似乎在玩兩面手法,在中國龍與美國鷹雙方的大國博奕中獲得好處。例如,原本在中巴經濟走廊(CPEC)有很多項目都已停滯了二到三年,但在今年5月中共外事部主任王毅訪巴後,又有重新啟動的勢頭。因此有些觀察家認為,中巴關係是基本面,有如蜂蜜般的甜醇,中巴對彼此的友誼及合作是長遠目標,不會走味改變;但在短暫的現實面,巴國向美國傾斜企圖從中得利,也是巴國不得已的做法。對巴國而言,能夠在區域上強化自己的國際地位以及戰略價值,才是首要。當然,中美的龍鷹吵架,吵的越凶,對巴基斯坦越有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