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次日午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依例發出了賀電。過去幾任國民黨主席當選的晚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基本上會發來賀函,而國民黨主席當選人也隨即發出覆謝函。此一政治動作是要突顯,國共兩黨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仍具有政治互信的基礎,而兩岸的媒體也會刊出各自發出的信函。
首次未見署名信函影像的迷霧
這次兩岸的媒體雖均報導了賀電和覆謝函的內容,即使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頭版顯著的版頭報導此訊息,但並未刊出各自信函的影像。過去除了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時,因其兩岸政策已向民進黨靠攏,習近平並未發來賀函外,此次看不到習鄭各自署名信函的影像,也是過去所無的情形。
沒讓兩岸的媒體刊出雙方簽名信函的原因,除了這次習的賀電並不採紙本信函的方式外,很可能是鄭希望儘可能的低調。畢竟,在競選的最後階段,連黨內也使用了民進黨慣用的「潑紅漆」選戰伎倆,指控中共支持鄭而「介選」。然而,媒體並未關切真相到底如何?迄今仍是一團迷霧。
國家統一從「謀」到「推進」的意涵
根據媒體的報導,習在賀電中先表示國共兩黨多年來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政治基礎上,對兩岸交流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及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等均「成效積極」,進而期望兩黨「推進國家統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習上次於朱立倫當選主席時發出的賀電,提到的是期望「為國家謀統一」,這次則從「謀」改為「推進」。
「九二共識」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雖是大陸在當年兩岸談判中提出的表述,但當時台灣並不反對,且台灣當時也有追求國家統一的《國家統一綱領》。只不過,台灣在自己內部主張所謂的「一個中國」,是指1912年建立迄今的中華民國。
過去習提到「為國家謀統一」的用意,是期望國民黨對「九二共識」所建構的兩岸關係法理現狀,應該堅定地繼續「鞏固」。而這次習對「國家統一」從「謀」改變為「推進」,猶如宣示了對於國家之統一,無論國民黨及台灣當局謀或是不謀,他們已經開始了「推進」。
鄭麗文要引領而非跟隨主流民意
鄭麗文覆謝習近平的函中強調,她為當黨選後將補強與重返已流失根基的九二共識,並以此基礎「為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同時,鄭麗文在競選期間即以如「強強聯手」等主張,暗喻國民黨應追求兩岸統一。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以該會8月公布的民調,只有1.2%希望「儘快統一」,5.8%希望「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強調鄭麗文的主張並非「主流民意」。
事實上,該項民調中另有26.9%希望「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有,合併來看可視為「支持統一和不排斥統一」者有35.9%。而該民調中另有35.6%受訪者支持「永遠維持現狀」,可見堅定主張台獨的民眾也並非是「主流民意」。
鄭麗文曾強調她並不是只會追求民進黨塑造出的「主流民意」,而是要引領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成為主流民意。因此,鄭麗文的兩岸政策符不符合「主流民意」?其實是個假議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