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套九二共識僵局 「鍾台文」:認同兩岸一家人就可對話溝通

新華社「鍾台文」強調,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中國人,雙方就可順暢對話溝通。圖為2024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右)在北京會見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人。圖/ 取自新華社
新華社「鍾台文」強調,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中國人,雙方就可順暢對話溝通。圖為2024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右)在北京會見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人。圖/ 取自新華社

新一輪的川習會即將登場,新華社26日晚間則刊出一篇署名「鍾台文」(中央台辦文章)的長篇評論,題為〈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全文超過2500字。文章強調,「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同屬中國人、一家人,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翻開新的一頁。」這篇文章或意在兩岸對話因「九二共識」陷入僵局的當下,尋求其他突破空間。

「鍾台文」為中共中央台辦的筆名,該機構為黨領導層面的對台工作機構。文章發表時機適逢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剛當選,此前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名義致賀,重申國共兩黨應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國家統一。

文章核心內容強調,「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雙方完全可以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啟新篇章,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凝聚共識」。

「鍾台文」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終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道義所歸與民心所向。」文章並宣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兩岸同胞必能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享民族復興的榮光」。

文中進一步指出,歷史事實充分證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堅持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改善與發展;「背離該原則,關係必陷緊張動盪,損及台灣同胞切身利益」。

該篇《新華社》的署名評論除前言與結語外,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歷史不容篡改,台灣屬於中國地位已定」、「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以及「台灣問題必然要由中國人自己解決」。

前言部分主要界定台灣問題的性質與成因。文中聲稱,台灣問題源自上世紀40年代的內戰遺緒,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內部事務」,並宣稱最終將隨民族復興而「徹底解決」。

文章第一部分則以歷史脈絡論述「台灣自古屬於中國」。文中從三國時期吳人沈瑩所著《臨海水土志》談起,直至清朝1885年將台灣設為第20個省,強調中國歷代中央政府對台灣的統治與開發,接著又提及1895年《馬關條約》「非法割讓」台灣與澎湖,並指出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在台北舉行受降儀式,宣稱「自此中國從法律與事實上收復台灣」。

該文第二部分則回顧台灣問題的根源與發展。文章強調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也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一環,呼籲兩岸共同維護。文中認為,台灣問題長期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內戰延續與外部勢力干涉」。

文章第三部分則著重闡述台灣的國際與法律地位,重申中國主權從未改變,並聲稱「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與外交準則;至於第四部分則指出解決路徑: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應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展現「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近來大陸持續以「和平」為主軸加強對台宣傳。2024年4月10日的「馬習二會」上,習近平便稱,兩岸同胞都盼望家園和平安寧、家人和諧相處,為此必須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而關鍵是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他當時強調,「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增進了解,累積互信,化解矛盾,尋求共識」。

國台辦近日也多次聲稱「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近日還強調,有「強大祖國作後盾」,台灣在經濟發展、能源保障、基礎建設、對外交往及民生文化等面向「都會更好」。

不過,陸委會對此反駁稱,中共宣稱的「統一後好處」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並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九二共識不被台灣民意支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