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魯莽的領導人    錯亂的媒體識讀

《時代雜誌》刊登「國防優先」亞洲部門主任高德斯坦專文,批判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掀起輿論風暴。圖/中央社
《時代雜誌》刊登「國防優先」亞洲部門主任高德斯坦專文,批判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掀起輿論風暴。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時代雜誌》刊登「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專文在台灣掀起輿論風波,連最基本的新聞概念與作為都被扭曲為政治工具,成為台灣提升「媒體識讀率」的最大反諷,媒體角色錯亂反映的是執政者的偏執、傲慢,與整體社會理盲。

華府智庫「國防優先」亞洲部門主任高德斯坦撰寫的專文,批判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人,民進黨政府必須予以嚴正駁斥,但外交部只發表一則無關痛癢的聲明。積極作為應是同步發表英文聲明向國際社會說明政府立場,並要求《時代》編輯部全文刊登,同時與高德斯坦本人溝通,爭取認同與支持。

官方軟弱,民進黨則以最廉價的抹紅手段,動用網軍側翼及官媒潑髒水,污衊作者是「標準的洋五毛」,官媒《中央社》引述「美國台灣觀測站」貼文報導,作者「長年唱衰美國,為中國唱讚歌」,這類疑美論,吹捧中國的立場,不是美國主流聲音。

綠營另一方面則是強調,這篇文章只是「讀者投書」,是親中的高德斯坦個人意見,不代表《時代雜誌》立場,這種似是而非的操作無疑是要轉移、模糊焦點,結果只是提油救火,使事態更為嚴重,同時暴露出民進黨昧於事實,只容許「一言堂」,缺乏反省能力。

操作過度  提油救火

首先,於1923年由亨利·魯斯創立的《時代雜誌》是百年老店,迄今屹立不搖,絕非網路世界中濫竽充數的「內容農場」,所發表的內容無論是新聞、社論、評論、甚至讀者投書都經過嚴審程序,絕非來者不拒,民進黨搞錯對象,踢到鐵板。

雖然在網路時代,代表傳統媒體的《時代》影響力不如過去,但仍具有相當口碑,特別是台灣政治人物總以榮登時代「風雲人物」封面為傲,現在僅僅一篇批評的文章,民進黨政府不惜與一家美國主流媒體結怨,如此拙劣公共外交,實在令人感到扼腕。

其次,高德斯坦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研究員,政治立場屬保守派,評論問題態度嚴謹、正派,對中共軍事與兩岸議題極為熟悉,也經常針對兩岸問題發表評論,台灣網軍側翼貶抑他是「親中、洋五毛」,手段實在過於卑劣。面對抹紅,高德斯坦第一時間反擊,民進黨最近才要求他在華府會見一批台灣代表,民進黨真是自取其辱。

為了貶抑、扭曲高德斯坦文章的重要性,民進黨硬拗這只是讀者投書,是「供稿者」的個人意見。美國媒體對於讀者投書(letter to the editor)與評論專欄(commentary/opinion column)有很明確的界定。前者是讀者對一篇發表的文章或公共議題表達個人意見,後者是記者、專家或受邀撰稿者署名發表的評論或分析;讀者投書通常很簡短,內容較不嚴謹,評論文章不但較長,內容要以事實與研究為基礎,並很有條理、結構呈現。「魯莽的領導者」一文屬於讀者投書或是專業評論不容爭辯,一看即知。

更何況,在「川習會」前夕,《時代》這次共發表了三篇有關台灣的文章,顯然這是經過設計的系列專題報導,而非三位學者專家不約而同投書。《外交事務》、《蘭德公司》、《國家利益》、《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智庫與主流媒體最近也密集刊登學者專家評論,探討美中台三邊關係,性質與《時代》完全相同,難道都是讀者投書。

部分人士還在「供稿者(contributor)」一字大做文章,暗示是高德斯坦自己投書,供稿者一詞完全是個中性文字,沒有任何特殊意義,本來任何評論、投書、甚至新聞都有提供者。高德斯坦一文是否重要見仁見智,但外交部次長吳志中28日還堅稱投書當重要報導不恰當,顯然就是歪曲事實,誤導國人。

提升媒體識讀率 遇政治急轉彎

在這起新聞報導事件過程中,號稱國家通訊社的中央社更是自亂方寸,曾為台灣新聞界龍頭,現在不但新聞專業低落,更自甘為民進黨傳聲筒,新聞處理荒腔走板,危機處理只想政治表態,竟然大動作發表聲明要連帶處分記者、編輯和主管,喪失正確性、公正性、權威性的媒體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

面對新媒體崛起,提高媒體識讀率在台灣喊得震天價響,但一遇到政治就急轉彎,當家帶頭作亂,不能包容任何批判或不同聲音,台灣所標榜的言論自由和成熟民主自由價值只是表象。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