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第九個月,正陷入內部方向之爭,一條走向左翼革新的道路,另一條則主張中間務實。象徵兩種路線的曼達尼(Zohran Mamdani)與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分別領軍4日兩場最受矚目的選戰。大選前夕,民主黨仍無法化解進步派與溫和派的裂痕,而這正是去年總統大選失利的癥結所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這並非情境喜劇劇本,而是真實映照出一個仍在尋找自我定位、努力重新贏回選民的政黨。
美國紐約市、維吉尼亞州與紐澤西州4日將舉行市長與州長選舉,根據選前民調,左派的紐約市長候選人曼達尼仍大幅領先,維吉尼亞州有機會換民主黨當家,紐澤西州動向未明。
CNN報導,競選維吉尼亞州州長的斯潘伯格是前中情局(CIA)官員,母親是護士、父親是聯邦探員。46歲的她曾在國會、如今則在選戰前線,她批評民主黨路線過於激進,開空頭支票。
34歲的曼達尼是烏干達出生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電影導演。他以聚焦生活成本的草根訴求一舉成名,透過多語短片呼籲政府加大公共支出。
進步派與溫和派的裂痕
許多黨內人士對曼達尼的民主社會主義與其批評以色列的立場感到擔憂,同時又讚賞他創新的宣傳手法與凝聚選民熱情的能力。
斯潘伯格明確區分自己與曼達尼的差異。她在競選巴士上受訪時表示:「為什麼大家總覺得在大城市的選戰,就能決定一切?」當被問到對曼達尼上月在曼哈頓造勢時宣稱「自己已贏得民主黨靈魂之戰」有何看法時,她微微一笑回答:「那麼,也許他應該先成為一名民主黨人。」
在記者追問下,她承認曼達尼確實是民主黨提名人,但也表示,儘管民主社會主義者聲稱影響力日增,她並未看到這股潮流正在上升。她批評曼達尼的政策承諾過於誇張,「這種不誠實的承諾,長遠會傷害民主黨的信任度」。她補充:「我之所以不提政府經營超市那類方案,是因為那根本不可能通過。」
她說:「人民希望我們懷抱理想,也希望我們誠實。當一個政黨一再開出承諾,最後卻只說『我們在眾議院通過了,沒落實不是我們的錯』,那些弱勢民眾還是會相信你。或許他真能說服奧爾巴尼(Albany)全面改革公共交通,但很多人真的信他了。」
曼達尼陣營未對斯潘伯格言論回應。但他上周在活動上被問到是否支持在維吉尼亞與紐澤西讓溫和派候選人有空間時,他語氣柔和地說:「當然,這個政黨必須讓美國人能在其中看到自己,而不只是少數政治人物的鏡像。凝聚我們的,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勞工階層。」
斯潘伯格指出,許多民調顯示她有機會獲得過半支持當選,比曼達尼在紐約高得多。她的對手未獲川普背書,且遭共和黨內部批評。曼達尼方面也同樣盯著過半這目標,視其為能否為自身政策與黨的方向奠定正當性的關鍵。
黨內對立與路線之爭
紐約市長選舉通常難以影響全國政治,但今年例外。曼達尼從民調僅1%起步,爆冷擊敗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震撼政壇。如今他試圖鞏固民主黨票源,對抗古莫以獨立身分吸引挺川派與溫和派選民的挑戰。
加州眾議員康納(Ro Khanna)是少數同時為斯潘伯格、謝里爾(Mikie Sherrill)與曼達尼助選的全國級民主黨人。他表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竟然還有人沒意識到曼達尼帶動年輕選民熱情的力量有多大。」他也希望黨中央能看見斯潘伯格與謝里爾如何分別打入鄉村與郊區選區。謝里爾代表民主黨競選紐澤西州州長。
康納認為,這些人共同傳達一個訊息:民主黨拒絕維持現狀,尋求新一代領導人,不再以川普作為自我定義的中心。
但黨內負責全國競選布局的領導人並不認為曼達尼的模式可複製。眾院民主黨競選委員會主席黛爾貝尼(Suzan DelBene)說:「亞利桑那或愛荷華的選民才不在乎誰當紐約市長,他們關心的是誰了解自己社區的問題,誰能在華府真正推動改變。」她補充說,從一個深藍城市,很難推論出搖擺選區的狀況。
女性領袖的另類藍圖
謝里爾是斯潘伯格的好友。她表示,自己初選時也大勝與曼達尼理念更接近的候選人,「紐澤西人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能壓低物價、傾聽民意的人。」
當CNN主持人塔珀(Jake Tapper)問眾院少數黨領袖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是否認為曼達尼代表民主黨的未來時,這位紐約籍議員回覆:「不。」曼達尼隨後淡然回應:「知道這點挺好。」
斯潘伯格沒曼達尼那種笑容燦爛的魅力,也知道自家徽章與T恤不會成為政治潮流。她說自己受夠了被批評「不夠吸引人」。她與謝里爾在川普第一任期中協助民主黨奪回眾院,兩人推動的法案同時獲拜登(Joe Biden)與川普簽署,歐巴馬(Barack Obama)在造勢時笑稱:「這可不容易。」
自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敗選後,有人悲觀認為女性無法勝選,但也有人半開玩笑說答案或許是「更年輕一點、當媽媽、而且過去在軍情背景的女性」。斯潘伯格笑著說,雖然這玩笑有趣,但她的經歷確實幫助她與選民建立共鳴,這次與她2018年中期勝選時類似,但時空背景已不同。
她說:「現在我不會再稱那股力量為『抵抗運動』(the resistance)了。因為人們的行動方式更成熟。」她指出,2017年幾乎每周都有抗議行動,如今情勢更為明確,許多當年完全沒參與政治的人,現在反而成為社區帶頭推動改變的骨幹。
民主黨正面臨抉擇
曼達尼及其團隊表示,他之所以能凝聚支持,正是喚醒那些長期被政治忽視的人。他1日在皇后區演說指出,長久以來,有人一直叫我們「再等等」,但如果繼續等待,其實就是在信任那些把我們帶到如今困境的既得利益者。
他的媒體總監艾普斯坦(Andrew Epstein)說:「風格只是內容的延伸。如果你沒有能直接回應民生的訊息與政策,沒有具體替代破碎現狀的方案,再好的行銷也沒用。」
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加列戈(Ruben Gallego)則說,曼達尼在亞利桑那不可能勝選,就像他自己在紐約也選不上,但這並不代表曼達尼的理念錯誤。加列戈認為,民主黨內向來存在多元觀點與策略的差異,這並非弱點;相較之下,共和黨內部分歧更誇張、光譜更廣,甚至有更極端或古怪的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