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勢緊張 蘇起:台灣錯判形勢將迎「兩岸殘局」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天(5日)指出,台灣與北京展開對話一定比成為中美協商的棋子要好。圖/取自台北論壇基金會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天(5日)指出,台灣與北京展開對話一定比成為中美協商的棋子要好。圖/取自台北論壇基金會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天(5日)在遠見高峰會上演講時指出,台灣正處於「百年未見的變局」,但總統賴清德此前在國慶演說中只談「奮起」、未談「變局」,若再不積極與北京開展對話以「和」自救,變局將成為「殘局」,最終不是被中共以武力或其他方式決定結局,就是成為美中協商下的棋子。

針對台灣目前面臨的外部環境,蘇起指出有「三大變局」,首先是最深層但最被忽視的變局是「西太平洋美中軍力對比已明顯向中共傾斜」,他引用五角大廈2020與2021年度報告,指出「共軍已具完整對台作戰選項」,從封鎖、登陸到全面占領均有規劃。

蘇起引述傳統基金會《2024美軍實力評估》稱,大陸海軍主力艦約400艘且集中於近海,美方僅300艘且分散全球;戰機方面,中方約1800架,美方1500架,其中美機平均服役逾30年,妥善率下降。

蘇起進一步指出,美國防工業「經費、人力僅剩三分之一」,研發、維修均嚴重落後,五角大廈2024報告更揭露,「共軍多型陸基雷射武器可破壞美國衛星,使其飛彈與艦艇可能『又聾又瞎』」。

此外,白宮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新書中引述現任美國國安會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的話警告:「若中共攻台,台灣須獨自抵抗兩個月,美軍才可能趕到。」蘇起總結,美軍內部訓練下滑、機隊老化,防衛台灣的能力與意願皆遠不如以往。

蘇起分析,第二項變局來自「川普引爆的全球政治大地震」,離震央越近的歐亞盟國受創越重,越遠的中國反而相對安全;台灣雖遠卻與美過於綁定,只能「聽命行事」。他指出,美國內部機構混亂:國安會人數幾乎減半,國務院裁撤約20%,重要職缺懸空,部會間少有協調,如今川普個人喜怒成為決策依據,導致美國政府士氣低落,且白宮正等待川普拍板是否執行「全球戰略收縮」。

蘇起直言,台美關係的戰略基礎已鬆動,從「抗中保台」下滑為「軟抗中、不保台」,若台海有事,盟國的支援意願與力度將顯著下降。

第三個變局,蘇起稱為「美台不再有共同價值與利益」。他指出,川普及「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從未將台灣視為美國核心利益。美國務院政策規畫處長安東(Michael Anton)早在2021年即撰文強調「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蘇起指出,川普重視「交易利益」而非盟友承諾,視台灣為「負債」,不願為保台犧牲美軍士兵,反而加緊吸納台積電與供應鏈以圖自保;他甚至「不屑民主、羨慕獨裁」,過去民進黨奉行的「進步價值」如同性婚姻、綠能如今正是川普與MAGA陣營最反感的政策。

蘇起在結論中警告,美國軍力下降、內部自傷,又日益輕視台灣,「美國必來救」的假設已根本動搖,台灣應重新戰略抉擇、主導命運。

蘇起回顧,2014年曾有「和」的契機,當時兩岸關係良好、美國樂見、台灣仍有實力。他與施明德、程建人、洪奇昌、焦仁和、陳明通、張五岳等跨黨派人士提出「大一中架構」構想,但因藍綠惡鬥,「和」最終落空。如今中美兩強耐心皆盡,若台灣仍堅持「鬥」或「拖」,恐將出現兩種結局: 美中協商決定台灣前途;或由中國以武力或其他方式決定。

他呼籲,台灣各黨應超越2026或2028選舉考量,正視「百年未見的變局」,積極開展與北京對話,讓兩岸關係在和平中過渡到2028,「對台灣而言,兩岸對話的結果,一定比美中交易更有尊嚴。」蘇起最後強調:「若不『和』以自救,變局就會成為殘局,台灣只能靜待被兩強收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