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國際命名FUNGWONG)已在周四(6日)凌晨2時正式生成,加上正在南海向西前的「海鷗」颱風(國際命名KALMAEGI),使西北太平洋在秋末冬初的季節出現罕見的雙颱共舞。
氣象專家林得恩於《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指出,鳳凰颱風將是個「又強、又大的怪物」,提醒「這麼又強、又大的劇烈天氣系統,如果不小心被它掃到,後果一定是非常慘烈」。根據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日本氣象廳(JMA)及台灣中央氣象署最新評估顯示,發展中的鳳凰颱風巔峰強度將達中度至強烈颱風上限,7級暴風圈半徑更擴大至220至300海浬,規模驚人。
目前各國數值模式預測路徑趨於一致,颱風中心恐先穿越菲律賓北部陸地後北轉,沿台灣海峽極靠近台灣本島北上,甚至不排除直接登陸,影響期鎖定下周一至四(10日至13日),民眾務必嚴陣以待。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及《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呼籲,務必特別關注後續移動趨勢。賈新興提醒,下周二(11日)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機率大增,新竹以北、宜花東、屏東及各地山區有陣雨。由於鳳凰颱風路徑與強度仍存變數,國際預報單位將持續更新,籲請民眾密切關注中央氣象署警報,及早完成防颱準備。
另一個專業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也指出,準鳳凰颱風不管路徑如何,未來這其間可能都將觸發共伴效應,需留意豪雨等級降雨。鳳凰颱風在低緯度環境,西進過程強度將會快速增強,不排除有機會增強為強颱。預期下周一晚間有另一波較強冷高壓南下,槽線東移並影響華南沿海,以致削弱副高的西伸勢力,屆時太平洋高壓可能略為東退,有利於鳳凰在進入南海後出現北轉趨勢,故接近台灣陸地正逐漸提高,目前仍有諸多變數。
「氣象報馬仔」提醒,先不論路徑於否,鳳凰颱風在登陸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陸地後,配合東北季風強度增強,將形成典型「北冷南暖」對流輻合帶,其大量外圍水氣將被東北季風不斷地輸送桃園以北及基宜花東地區,預期桃園以北地區及基宜花東地區於下周一至下周三期間需留意豪雨等級降雨,這樣的配置具備觸發共伴效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