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事故頻傳 標檢局提高抽檢比例

行動電源自燃事件頻傳,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謝翰璋5日表示,將加強查驗。圖/中央社
行動電源自燃事件頻傳,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謝翰璋5日表示,將加強查驗。圖/中央社

近期,行動電源自燃事件頻傳,並險些造成公安事故,為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除宣布加強抽驗比重外,6日也在臉書貼文教大家如何選購安全產品。標檢局指出,消費者購買時應留意商品上是否有「BSMI商品檢驗標識」,並可上「商品安全資訊網」查詢違規與召回資訊;若行動電源出現異常發熱、膨脹或破損,應立即停止使用並更換;廢棄產品應交由清潔隊回收,不可與一般垃圾混丟,以避免二次起火。

台灣高鐵列車上日前有名旅客攜帶的行動電源突然冒煙燃燒,濃煙瀰漫車廂,三名乘客輕微燙傷,列車緊急停靠台中站疏散乘客。經檢測,這款產品沒有通過國家安全檢驗,是網購進口商品,引發外界對行動電源安全的關注。

台中市也有類似情形發生,一名女子在家替手機充電時,行動電源突然冒白煙起火,火舌波及桌面文件。消防單位調查後指出,起火原因是電池模組過熱導致。近一年來,行動電源燃燒或爆炸事件屢見不鮮,包括手提包內自燃、車上充電爆炸等案例,都顯示產品品質與使用安全仍有疑慮。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透過臉書發文說,行動電源是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產品,若製造不良或使用不當,容易發生短路、膨脹或起火。為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面,標檢局自11月起將行動電源的邊境抽驗比例提高十倍,並加強市場購樣與後續查核。若業者未完成檢驗程序或標示不符規定,依《商品檢驗法》最高可處新台幣200萬元罰鍰,必要時撤銷證書或要求回收。

行動電源是民眾日常常見電子用品,但近年事故頻仍,安全議題再度受到重視。主管機關指出,已與消防及海關單位合作,加強邊境檢驗與宣導,並評估建立長期追蹤制度,防範類似意外重演。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