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俊臣/台灣公共政策學會理事長
民進黨蔡英文執政的政府,無視公教退休制度受到憲法保障,竟敢假「世代正義」之名號,大肆修改公教人員行之數十年的「年金制度」;並以完全執政的蠻橫心態,以國會多數暴力通過毫無「世代正義」的大縮水年金制度。肇致當今公教人員不敢退休,公教老人化的普遍現象。這是世代正義的反動,謂之世代不正義,剛剛好而已!
賴政府可以撥補老保 何以對公教年金「改淨殺絕」
試想當今賴清德政府每年編列龐大預算撥補勞保年金支出,其理論基礎究竟何在?勞保年改一事無成。當年蔡英文政府竟然打包票,要一起修改各行業「年金制度」,卻因有選票和美國壓力,瞬即將軍人年改酌作修正,尤其高階將領年改多維持原規定;高級文官部分尤其類同政務官的「準政務官」,不僅幾近維持原規定,而且年資尚可併計。目前一般公教人員的年金制度,最受影響的,即是勤以教學和研究的數十年資深教授退休;彼等在每年尚須減少1.5%的退休金機制下,其最終實際收入不到新台幣伍萬元。如此這般對待為國家作育英才,為社會充實富國人力的「老人」,真是情何以堪?爾今國民黨、民眾黨在經該等退休人員的組織或團體的多次請願下,提案修改那條每年降低1.5%的不合理機制,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竟以拒絕「世代不正義」的謬論反對到底;希望最後邪不勝正!
大哉問世代正義何所指?其應是指事涉世代發展的事件,主事者總是以不負世代使命的精神,推動和支援。如果世代正義是如此設定,勞保年金為何在公教年金修改之時,最後竟可不了了之?主事者如何答覆世代疑問?下面幾個課題,即是針對正擬修正年改所衍生的爭議而為之討論:
首先,停止每人調降退休金的議案,是否在與年輕世代對抗?公教年改的不適法論點,原係依眾所周知的信賴保護原則。由於退休制度係法定制度自無不法,自有信賴保護原則的法依據。釋憲大法官以公益優先的說法,其實是詭辯。既然依信賴保護原則有其不合法之處,該一制度即有修正之必要。現在藍、白立委以影響最小,卻代表正義尚在的理念做點修改,應是適法而符合法治國的基本思維與作為。
該等維護年邁公教人員的最低生活水準,是與世代正義對抗嗎?政府年年幾次調整基本工資,現行制度已達新台幣28,590元,不難想像不久的將來可達3萬5千元。如公教人員退休給付請領每年降低後,其所得終將降至與基本工資一致?!這些為國家作育英才數十年的老老師,晚年只可領取如看護工的收入,究竟不是有悠久歷史文化的社會表徵。如不想見到這等道德淪喪,或想維持一絲絲的尊師重道、敬老尊賢的「正義社會」,就不應反對此項修改已是最小幅度的提案。
再其次,有說停止調降退休金給付,係將國家的債務留給下一代,是否言過其辭?政府每年為救股市,經常利用四大保險基金,這是說明公教、勞保等退休基金的資源運用,對國家經濟發展上有所助益。問題是公教退休基金誰有資格可以挪用?設若公教退休基金投入股市不利,甚至虧損累累誰要負起政治責任?多少年來,對於這些基金如何投入股市少有人論及;尤其所獲利益如何充當基金收入,皆未曾看到主管機關有負責任的說法。如果基金始終維持一定比例,而且投入股市出現淨收益時,是會債留子孫抑或錢存世代?如果希望年改基金不致破產。就要善用投資;如此作法,即可提高退休金給付,對當事人或社會皆可以是雙贏的策略選擇,自不致虧損,乃至關門。目前大多可由報端看到勞保基金的淨收益,卻隻字不提退休基金投資效益,究竟該投資是如何?令人憂心。
蔡英文反對修正公教年金 自己卻享受總統卸職優遇
以上對於公教年改的「債留子孫」,或是錢留後代的緣別,主要在說明該項福利服務的重要性,並且分辨執政黨反對修改公教年改的理由之謬。深信國、民眾二黨的提案,本係根據事實的正當性提案,以使這些老老人的退休公教人員得以安享晚年,絕不是在債留子孫,反而是為保持善良文化傳統。近日來蔡英文在報端說年改係馬英九交代要完成的,誠然馬英九有此政策性交接,但他並未交接如此慘淡的年改。當今蔡英文如真有正義感,其優遇可否比照退休給付調降,甚至放棄優遇享受?希望朝野政黨能深切體認維護公教人員的退休制度,應係國家發展中不容忽視的「正義力量」,而且小小確幸卻可發揮穩定國家人力資源的能量,豈能不為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