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蔡英文10日出席德國「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她暢談台灣的民主經驗,並說願與各國共同維護民主與區域穩定。我駐美代表俞大㵢對蔡英文的出訪表示,美國有許多朋友期盼蔡英文訪美,透露「蔡訪美指日可待」。
蔡英文指出,柏林自由周紀念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這場歷史事件象徵民主戰勝威權,36年後仍具啟發意義。「我希望這場會議能激勵我們,共同制定策略,讓我們辛苦捍衛並珍視的自由與民主能更長久延續。」
蔡英文在演說中指出,威權國家正以認知戰、假訊息及資訊操弄侵蝕民主體系。台灣自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以來,歷經威權陰影與社會轉型,人民始終未放棄自由追求,展現出民主社會的韌性。「韌性是民主生存的關鍵,台灣不被恐懼擊垮,而是把挑戰化為養分。」她說,面對假訊息與網軍滲透,民主國家應攜手合作、共享防禦經驗。
蔡英文說,她任內國防預算增加逾八成、年均成長近8%,同時推動不對稱作戰與全民防衛,強化基礎設施安全與後備訓練。
她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在人工智慧定義力量的新時代,台灣晶片產業是全球繁榮的基石」。台灣願意分享經驗、承擔責任,「我們不把安全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蔡英文認為,維護區域穩定與全球安全是民主國家的共同責任。明確且一致地支持台灣安全,本身就是對威權擴張的嚇阻。她特別感謝七大工業國集團(G7)、歐盟、美國與德國聯邦議會近年來的聲明,展現對台海和平的關切。「這樣的聲音讓北京知道台灣並不孤單,也讓台灣人民感受到世界的支持。」
俞大㵢日前接受媒體訪問,對於蔡英文可能訪美,他表示:美國很多朋友期待蔡英文來訪,「我們也期待要選一個適當的時機,也是指日可待」。
據路透,蔡英文這番談話凸顯她試圖以科技與安全為軸,延伸台灣的外交敘事。報導分析,她向歐洲民主陣營傳遞兩層訊息:包含台灣願意成為「可信賴的民主夥伴」;以及台灣希望透過「科技外交」強化國際參與,使晶片產業與國防韌性成為戰略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