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戴資穎告別賽場 BWF回憶她為羽球帶來的禮物:無可取代

台灣首位世界羽球球后、羽球女單傳奇戴資穎7日正式宣布退役,世界羽球聯盟(BWF)官網作家日前以《戴資穎:天才的告別》為題,長文寫道她在羽球界的無可取代特質。圖/取自BWF官網
台灣首位世界羽球球后、羽球女單傳奇戴資穎7日正式宣布退役,世界羽球聯盟(BWF)官網作家日前以《戴資穎:天才的告別》為題,長文寫道她在羽球界的無可取代特質。圖/取自BWF官網

台灣首位世界羽球球后、羽球女單傳奇戴資穎(泛稱小戴)7日正式宣布退役,震撼體壇,結束15年璀璨的球員生涯。世界羽球聯盟(BWF)官網作家日前以《戴資穎:天才的告別》為題,長文寫道她在羽球界的無可取代特質,直言戴資穎帶給羽球最大的禮物就是「玩心」。

世界羽聯(BWF)官網作家Dev Sukumar在報導中提到,先暫時把數據放在一邊,並不是說那些數字不重要,而是有些事情超越數據。接著他展示一張戴資穎的照片,表示「這就是最經典的戴資穎」,她具備的非凡特質躍然紙上,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嘴角帶著淘氣的微笑,身體在半轉之間如舞蹈般優雅。

Dev Sukumar指出,職業運動本不該是這樣的,至少不該在激戰中如此。「現代主流的運動員形象是面無表情、毫不退讓地突破身心障礙,頂尖選手在場上的樣貌總是眉頭緊鎖、目光如雷射般專注,任何其他表情都被視為偏離勝利這件事的干擾。」

「如果說戴資穎為羽球世界帶來了一項最珍貴的禮物,那便是運動的核心『玩心』!」Dev Sukumar續指,她之所以能在世界頂尖舞台上玩得如此從容,全因她天賦異稟。她的手腕能隨心所欲地完成腦中構想。而我們在過去15年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所看到的,正是那顆充滿創意的頭腦如何在瞬間的延遲與柔和的觸球間,戲弄空間與時間,創造出瘋狂的角度與全新的球路。

Dev Sukumar也提到羽壇也有其他技術極高的選,例如以「教科書式」打法著稱的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但差別在於,戴資穎不僅技術超凡,她還帶著一份頑皮。對她而言,贏下分數幾乎只是附帶結果;讓對手追著幻影跑,才是主要目的。

隨著職業生涯中期的到來,她開始投入更多心力強化體能,成果是更銳利、更具威力的殺球,以及在高強度比賽中維持穩定的表現。然而,即便更具力量,她的比賽風格仍然圍繞著「玩」。多數天賦型選手會為了提高勝率而減少變化,但戴資穎拒絕了,這是她不願妥協的一面,不願稀釋那份自由。

Dev Sukumar說,儘管如此,她仍在生涯中拿下了驚人的成就,包括奧運與世錦賽銀牌、亞運金牌、三屆亞錦賽冠軍,以及無數世界巡迴賽與超級系列賽冠軍。她靠著一種憑本能行事的方式,成為同世代最成功的球員之一,這可說是異乎尋常的。

戴資穎在受訪時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太願意透過觀看影片(無論是自己的或對手的)來做準備。因為她了解自己的打法與對手的能力,只要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就不會有對手能擊敗他。Sukumar讚嘆,這就是戴資穎的獨特之處。

Dev Sukumar提及,戴資穎的另一項特質是能夠迅速向前看、不會糾結於剛發生的事情。在2015年世錦賽8強戰中,戴資穎面對Lindaweni Fanetri時握有6個賽末點,若能贏下,戴資穎將獲得生涯首面大型賽會獎牌,但最終戴資穎錯失全部的賽末點還輸掉比賽,倘若換成其他選手可能會崩潰,但小戴在結束時仍然面帶微笑。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還得再等6年,直到在東京奧運與世錦賽上連拿銀牌,才贏得第一批大型賽會獎牌。

最後,Dev Sukumar寫道,對於那些「如果當初」的假設,戴資穎從不放在心上。當有人提起那些錯失的機會,她只是微笑。如今,當她走向職業生涯的夕陽之時,整個羽球世界可以回望他所留下的寶貴資產,那份藝術般的球風、始終如一的禮貌,以及貫穿起伏的微笑所點亮的傳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