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北韓供應俄羅斯彈藥裝備 烏克蘭遠距突襲西伯利亞鐵路

烏克蘭軍方聲稱遠距引爆安裝在西伯利亞鐵路鐵軌的炸藥(小圖)。圖/合成自Kanal 13《YouTube》官方頻道
烏克蘭軍方聲稱遠距引爆安裝在西伯利亞鐵路鐵軌的炸藥(小圖)。圖/合成自Kanal 13《YouTube》官方頻道

當地時間上周六(15日),烏克蘭國防情報局(HUR)宣稱其情報人員成功突襲俄羅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Khabarovsk)的西伯利亞鐵路(Trans-Siberian Railway),該地距離烏克蘭本土逾6700公里,此舉旨在阻斷北韓製彈藥與裝備運往俄羅斯的補給線。

這是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對俄後方最深層的打擊行動。

綜合《基輔郵報》(The Kyiv Post)與《朝鮮日報》報導,HUR聲稱:「在烏克蘭時間13日深夜,情報人員於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索斯諾夫卡村的西伯利亞鐵路發動攻擊,導致一列貨運列車脫軌」。該局補充:「此路線長期用於運輸軍事物資,包括北韓提供的武器與彈藥」。

HUR發布的影片顯示,烏克蘭情報人員在夜色掩護下,將黑色炸藥直接安裝於鐵軌上,並透過遙控引爆。俄羅斯當地媒體則稱:「14日清晨,索斯諾夫卡村鐵軌發生嚴重事故」,並指出「居民聽到巨響,緊急救援隊隨後趕赴現場」。

知名的西伯利亞鐵路於1891年由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令開工,1916年全線通車,歷時25年,動員數十萬勞工(包括囚犯),是人類史上最長的鐵路工程,最初為開發西伯利亞、連結歐亞兩端而建。蘇聯時期多次升級,特別在二戰期間成為運送軍力與物資的關鍵動脈,全長約9289公里,從莫斯科橫跨8個時區,抵達太平洋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途經烏拉山脈、貝加爾湖、西伯利亞平原,是俄羅斯「東西向大動脈」,運送石油、木材、礦產、糧食等資源,占全國貨運量約20%。連結歐亞貿易,如今也是「新絲綢之路鐵路」的一部分,不僅是俄羅斯的國力象徵,更是維繫其軍事、經濟與地緣影響力的「鋼鐵脊梁」。

在俄烏戰爭升溫後,成為將烏拉山脈以東俄國生產的軍事物資,以及北韓提供的武器、彈藥與部隊,運往前線的通道。

HUR持續針對俄後方設施發動行動,並強調:「我們將系統性瓦解敵軍事、能源與物流能力」。然而,此次攻擊是否真正影響北韓彈藥運輸尚未明朗。俄羅斯媒體僅稱:「雖然因鐵軌檢查與修復,導致南下列車延誤,但服務已恢復正常」。

烏克蘭專家分析,此次攻擊「更具外交與資訊戰意義,而非直接破壞俄朝物流」。透過凸顯北韓持續供應俄軍大量彈藥,此舉旨在推動國際社會追加針對兩國軍事合作的制裁,並影響全球輿論。

國際媒體視此攻擊為烏克蘭情報能力的里程碑,同時批評俄羅斯內部安全漏洞。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形容這是烏克蘭「對普丁的嘲諷」,強調攻擊阻斷了北韓武器供應,凸顯克里姆林宮「無法保護關鍵路線」。《基輔郵報》則稱此為「針對北韓彈藥供應的精準打擊」,並指出這是烏克蘭「深層滲透」策略的延續,距離前線4000英里之遙,顯示烏方行動範圍之廣。

美國前海豹部隊指揮官費瑞爾(Chuck Pfarrer)在個人社群表示,這次破壞行動位於邊境6500公里遠,專門針對俄從北韓進口武器的鐵路線,堪稱「破壞傑作」。英國媒體人懷特(Tim White)稱其為「現象級」行動,,並戲稱「不知誰得去向普丁報告」。然而,俄羅斯媒體《Pravda EN》則駁斥為「假消息」,指稱影片可能在烏克蘭拍攝,並與當地修路時機吻合,試圖淡化事件影響。

此事件凸顯俄烏衝突的全球連動性,國際觀察家擔憂可能加劇北韓涉入戰局的爭議,並呼籲西方加強對俄朝聯盟的監控。隨著戰事持續,烏克蘭的遠距行動恐將重塑後勤戰的格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