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大逆轉 川普呼籲眾院共和黨人投票公開艾普斯坦案文件

美國眾議院預計本周就公開艾普斯坦案的文件進行投票。圖/翻攝自ABC News YouTube頻道
美國眾議院預計本周就公開艾普斯坦案的文件進行投票。圖/翻攝自ABC News YouTube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淫魔富商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文件的公開態度突然大逆轉,他改口表示,眾議院共和黨人應支持解密相關文件。這與他先前的強烈反對形成鮮明對比,而共和黨近來為此爭議內訌不斷,支持公開的國會議員人數也迅速增加。

美聯社報導,川普在16日自佛羅里達返抵安德魯斯聯合基地(Joint Base Andrews)後於社群平台發文寫道:「我們沒什麼可隱瞞的,是時候拋開這場由激進左派瘋子散布的民主黨騙局,這些人意在轉移共和黨巨大成功的焦點。」

川普的聲明出現在共和黨內圍繞文件公開引發激烈內訌之際,包括他與長期力挺他的喬治亞州眾議員葛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之間的決裂。

川普已公開與葛林劃清界線,終結他與這名鐵桿支持者的關係。外界普遍認為,這次決裂是兩人累積數月矛盾的全面爆發,而在此期間,葛林的政治定位也出現明顯調整。

川普態度的轉變,也形同默認支持公開文件的議員票數已足以讓法案在眾院過關,儘管參院方面尚不明朗。

這也是罕見情況,川普因共和黨內反對聲浪而退讓。在他重返白宮、展開第二任期後,他基本上已完全掌握黨內權力。川普在另一篇社群貼文中寫道:「我不在乎!我唯一在乎的是共和黨重新回到焦點上。」

支持公開文件的議員們預測,眾院本周將有「大批共和黨人」投下贊成票,無視黨團高層與總統的立場。

在反對此提案期間,川普甚至親自聯繫其中兩名聯署的共和黨議員。其中科羅拉多州議員博伯特(Lauren Boebert)上周還進白宮戰情室(Situation Room)與政府官員討論此案。

該法案將要求司法部公開所有與艾普斯坦相關的文件與通聯紀錄,以及調查他在聯邦監獄死亡的所有資訊。涉及受害者或仍在進行中的調查內容可予以編修遮蔽。

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馬西(Thomas Massie)在16日政論節目中表示,可能會有「一百名或更多」共和黨人投下贊成票。他說:「我希望能取得足以推翻否決的票數。」

馬西與加州民主黨議員康納(Ro Khanna)今年7月啟動強制動議(discharge petition),意圖繞過黨團高層,直接把法案送上院會表決。這種程序極少成功,需要超過218人簽署。

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當時反對強制動議,且在8月提前讓議員放暑假,因為黨內對艾普斯坦案投票的要求造成共和黨立法議程混亂。民主黨人也指控,共和黨刻意拖延亞利桑那州民主黨議員格里哈爾瓦(Adelita Grijalva)宣誓就任,以避免她成為第218名簽署者。格里哈爾瓦上周宣誓後幾分鐘便完成簽署,一舉跨過強制動議門檻。

馬西說,強生、川普與其他批評他的人,本周將面臨一場「重大挫敗」。強生則表示,他預期眾院將明確支持公開艾普斯坦文件。他說:「我們會把這件事做完、送出去。我們沒什麼可隱瞞的。」他並稱眾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Committee)已公布的資訊「遠比他們那個強制動議的小把戲多得多」。

新曝光的文件再掀波瀾,包括一封2019年艾普斯坦寫給一名記者的電郵,內容聲稱川普「知道那些女孩的存在」。白宮指控民主黨選擇性外流文件,以抹黑川普。強生表示,川普「在這件事上沒任何可隱瞞的」。他說:「他們這麼做,是基於一種想法,認為川普在這件事上有牽連,但他沒有。」

川普從未被指控與艾普斯坦案有關,而出現在調查文件中並不代表涉案。艾普斯坦的熟人橫跨政界與名人圈,不只有川普。

康納對票數的預期較為保守,但他表示希望至少有四十名共和黨人加入。他說:「我甚至不知道川普在其中涉入多少。還有很多其他人需要被追究。」康納也呼籲川普與受害者見面。他說,其中一些人將於18日出席國會記者會。

馬西則說,共和黨議員若投下反對票,他們反對公開文件的紀錄將永遠留在名冊上,「長期看來反而會對他們的政治前途更不利」。他說:「這項表決紀錄的影響會比川普的總統任期更久。」

在共和黨內部,簽署強制動議的三名共和黨人包括葛林、南卡羅來納州議員梅斯(Nancy Mace)與博伯特。

葛林表示,她與川普鬧翻,主因正是艾普斯坦案。她說,國家需要透明,而她接觸過的許多女性也告訴她,川普沒有做錯任何事,因此川普強烈批評她,讓人難以理解。葛林說:「我根本不知道文件裡有什麼,也無從推測。但所有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既然如此,為什麼要這麼拼命反對公開?」

即使法案在眾院過關,也無法保證參院共和黨人會同意。馬西說,他希望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能做正確的事」。他表示:「如果我們在眾院拿到足夠多的票數,壓力就會出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