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美製F-35戰機全球部署,更在亞太地區重兵集結,陸製紅旗-20地對空飛彈的問世,號稱可扭轉中國在中程反隱形防空的劣勢。該型防空飛彈擁有150公里的最大射程,作戰高度覆蓋10公尺至25公里,可有效打擊從超低空突防的巡航飛彈到中高空飛行的戰鬥機,陸媒認為,紅旗-20就是F-35的最大剋星。
中國大陸近日在海空軍節的影片「夢遠」中首次曝光紅旗-20一發擊中目標畫面,其彈體沒有翼面,僅僅保留尾翼,可減少飛行的阻力以提高射程和速度。
飛彈的頭部側面的光學窗口,為紅外線導引頭的關鍵部件,可結合雷達與紅外成像進行導引,借助紅外信號來捕捉隱形戰機的熱特徵,破解其匿蹤優勢。而末段導引則為有源相控陣列雷達,探測距離超過30公里,可在電子干擾環境下鎖定隱形目標。
這款備受矚目的防空飛彈動力系統採用新一代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通過兩次脈沖點火實現彈道中段和末端的能量,大幅度提升射程和末端機動性。其發動機工作時間達到120秒,可幫助飛彈在飛行末端仍能保持4馬赫以上的高速。

紅旗-20採用機動式發射,發射車底盤為8×8輪式越野車,具備良好的越野性能和戰略機動性,可在複雜地形條件下快速部署,甚至10分鐘內就能完成整組飛彈的快速裝填。搭載8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可全向攻擊,不需要調整車體的方向,便可迅速進行部署和撤離,足夠的攜帶量也加強化防空火力的密度。
中國大陸的紅旗系列飛彈各司其職,紅旗-9C主要承擔遠程的防空和反導任務,紅旗-17、紅旗-11則負責近程的末端防禦,中程防禦過去主要依賴紅旗-16,但該系列飛彈一直存在對隱形目標探測距離不足,需要依賴預警機協同作戰的缺點,紅旗-20適時填補中程反隱形防空的缺口。
目前紅旗-20僅展示陸基版本,但其還具備上艦潛力,0.34公尺的彈徑可適配中國海軍驅逐艦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並能和海紅旗-9C組成艦載防空體系。這紅旗-20將逐步接替部分紅旗-16系列,成為海基和陸基都適配的防空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