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川普所好!醫批賴清德國防預算規劃:不在政見內的政治操作

示意圖。總統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宣布台灣將在2030年達成國防預算佔GDP 5%的重大承諾。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示意圖。總統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宣布台灣將在2030年達成國防預算佔GDP 5%的重大承諾。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總統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感謝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透過力量追求和平,讓國際社區更加安全」,並做出台灣將在明年達成國防預算佔GDP 3%、2030年5%的重大承諾。醫師沈政男今(26)日發文質疑,此舉並非出自既有的政見規劃,而是「投川普所好」的政治操作,並示警國防預算極度擴張將嚴重排擠民生建設預算,對台灣社會造成難以承受的衝擊。

針對賴清德宣布台灣將推出歷史性的400億美元(約1.25兆新台幣)追加國防特別預算,沈政男今日稍早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2024年總統競選政見公報,當時提出「國防預算達GDP 3%」的是時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而賴清德當時政見僅籠統地表示「提升嚇阻防衛能力」,並未具體給出比例。

「為什麼沒說?因為川普還沒開口!」沈政男表示,賴清德說台灣明年國防預算超過3%,根本就是為了讓川普高興的做法,不在原來的政見規劃裡。既然要滿足美方要求,何不直接承諾達到川普曾要求的GDP 10%?

文中回顧,台灣在1981年國防預算高達GDP 11%,戒嚴時期平均亦有9%,沈政男說,「既然執政黨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島內遍佈匪諜,情勢如同戒嚴與冷戰年代般危急,將預算提升至10%才符合其論述的急迫性」。然而,若達到GDP 10%,在台灣總預算約佔GDP 11%至12%的情況下,將使得其他建設預算僅剩1%至2%的空間,這將對健保、長照、育兒、教育、文化及基礎建設等民生項目構成排擠效應。

沈政男提到,國防預算達3%,在前總統陳水扁時代曾經達到,後來是2%多,即使在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期,也沒有明顯的比例成長,到了「抗中保台」,以兩岸對抗拉高國內支持度的施政策略確立後,才又提升。雖然如此,2025的6千多億,已經是以往3千多億的2倍了,以絕對值來看,台灣的國防預算這幾年已經成長了百分百。

沈政男補充,5%是參考北約國家今年中達成的共識,原因是俄烏戰爭,但北約的平均GDP成長約2%多,遠小於台灣的3%多,因此以絕對值成長來說,台灣若達GDP 5%,幾乎就是絕對值成長10%以上了。

沈政男強調,台灣的國家安全絕對不是單純建立在國防預算的基礎之上,因為解放軍的國防預算仍是台灣的12倍,且大陸的抗壓性遠超依賴天然氣進口的台灣,「台灣的安全,更關鍵的基礎在於兩岸關係的緩和與提升。國防不只靠武器,更要靠嘴巴,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痛批,近5年來兩岸關係老死不相往來,政府卻只知道一味聽從外部聲音、購買武器,而未致力於對話溝通。

下方網友留言表示,「一般來講GDP到5%的國家都是渴求開戰的國家」、「賴清德根本就像是溥儀,一個傀儡」、「投再多錢也是竹籃打水」、「有一個喜歡拍美日馬屁,但卻常錯誤解讀對方訊息的總統,實在是國家不幸啊,真的要好好投票啊台灣人」、「這人的智商根本不配上國際檯面,玩不起殘酷遊戲,從頭到尾只有一招:濫開支票花人民納稅錢進貢當舔狗!對內、對自己人卻狠勁十足,這種對外哈巴狗,對內打老婆的人格」、「萊爾校長聽不懂也學不會」、「再多錢也無法贏過中國這三十年來的來的軍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