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中國出手、日本震盪」:一場政治風暴如何撼動東亞經濟命脈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國會答辯中就日本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機事態」發表「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涉台言論,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導致中日關係急劇惡化。這場政治風暴迅速蔓延至經濟領域,中國外交部發布赴日旅遊提醒與預警,日本股市應聲下跌。旅遊相關股票首當其衝,百貨公司、航空運輸和消費類股遭投資者大量拋售,跌勢更蔓延至在中國大陸有大量業務的日企。這場政治衝突正在改寫日本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經營環境,也讓原本就充滿挑戰的日中經貿關係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與實體經濟的壓力

東京股市對中日緊張局勢反應激烈,三越伊勢丹、高島屋、資生堂、東京迪士尼等與中國遊客高度連動的企業股價大幅下跌。壽司郎、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在中國深耕的品牌亦難倖免,顯示投資人對日企在華風險的全面憂慮。

這並非市場過度反應。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之一,雙邊經濟高度依存。政治風險一旦升高,將直接衝擊汽車、電子、零售等日企在華業務,促使機構投資人重新評估風險敞口,啟動避險調整。更重要的是,這場風暴不僅是短期市場情緒的反映,更可能對日企的中長期佈局產生深遠影響。

旅遊業的衝擊與轉型契機

中國遊客對日本旅遊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2023年前九個月,中港遊客貢獻近三成的訪日旅遊消費。野村研究預估,若中國旅遊警示持續,將使日本一年旅遊收入減少約2.2兆日元,拖累GDP約0.36%,對本已疲弱的日本經濟構成進一步壓力。

面對挑戰,旅遊業者須加速轉型:拓展東南亞與歐洲市場、提升服務品質、開發在地特色產品,並強化本地消費者經營,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百貨零售業者也應重新思考行銷策略,強化數位轉型與會員經營,提升顧客黏著度。雖難以完全彌補中國市場的缺口,但有助於穩住基本盤,提升抗風險能力。

日企在華經營的雙面性與理性選擇

儘管政治風險升高,中國市場仍為日企帶來可觀回報。2022年日本企業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達18.4%,遠高於美國的8.8%與英國的14.7%。運輸機械、化學、醫藥等產業表現尤為亮眼,顯示中國市場對日企而言仍具高度吸引力。

中國日本商會調查顯示,58%日企計劃2025年維持或增加對華投資。中國完善的供應鏈、創新能力與技術人才,仍是日企全球佈局的重要支柱。松下在中國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全球平均,即是一例。對多數日企而言,關鍵不在「去或留」,而是「如何留下來並持續成長」。

調適與創新:日企的應變策略

面對中國市場變局,日企正積極調整策略。在製造業方面,豐田將於上海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車工廠,本田則推出結合華為與科大訊飛技術的「燁」品牌,展現電動化與智慧化轉型決心。這些舉措不僅是對中國政策導向的回應,也反映日企對未來市場趨勢的積極佈局。

服務業亦見創新。日式搬家服務引進中國後,透過本土化改造獲得市場青睞,強調「不動手」與高效率的服務理念。日本餐飲品牌如薩莉亞自2003年進入中國以來穩健發展,2024財年中國營收年增逾25%,占亞洲營收八成以上,成為日企在華成功轉型的典範。這些案例顯示,只要能貼近在地需求,日企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探索新賽道:寵物與銀髮經濟

日企也積極開拓新興消費領域。2024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組織54家寵物產業企業參加中國進博會,展出高齡寵物用品與健康科技產品,瞄準中國快速成長的寵物市場。中國貓狗平均年齡僅3至4歲,顯示市場仍處成長初期,日本企業可憑藉成熟經驗搶占高齡寵物照護藍海。

銀髮經濟亦成為重點。日立推出適用老舊社區的加裝型電梯,歐姆龍則與藥房合作設立慢病管理驛站,提供高齡化社會所需的健康服務。這些創新不僅拓展商機,也回應中國社會的實際需求,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隨著中國人口老化加劇,這類服務的需求只會持續擴大。

務實合作的必要與挑戰

儘管政治風險升高,但中日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仍在。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經驗顯示,只要能掌握在地需求、持續創新、靈活經營,即使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環境中,仍有機會穩健發展。

對日本而言,維持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不僅是企業利益的考量,更關乎國家經濟穩定。日本經濟已因美國關稅政策與全球通膨壓力面臨下行風險,如今中日關係惡化,無疑再添變數。若情勢持續惡化,第四季經濟恐再現負成長,東京股市的震盪只是開端,實體經濟的衝擊將逐步浮現。

結語:解繩人還須繫繩人

當前中日關係的緊張,既是地緣政治的延伸,也是經濟全球化下的脆弱縮影。日本企業雖非這場風暴的始作俑者,卻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然而,正如「解繩人還須繫繩人」,唯有政治領導人回歸理性,重啟對話,方能解開這場經貿困局的繩結。

企業雖無法主導地緣政治,但可透過務實經營、深化本地連結、擴展多元市場,為自身創造緩衝空間。在風險與機會並存的中國市場,唯有以長遠視角、靈活策略與創新精神,方能在變局中穩住腳步,為未來鋪路。經濟的繩結,終究需要從繫繩之處,才能真正解開;而這份責任,終究仍落在最初繫上這條繩索的政治決策者手中。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