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轉冷,大陸北方又到該穿羽絨服的季節。如今大陸羽絨服普遍漲價,引發網絡熱議,「羽絨服賣到7000元人民幣」(約台幣30000元)話題,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令人感到意外和新奇的是,面對漲價的羽絨服,一批大學生竟組隊穿上了早年軍綠色的大棉衣,帶動一陣「軍大衣潮流」。網友笑稱: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具「性價比」。
羽絨服價格為何走高?若本身品質有提升,價格和質量成正比,也能理解;但若是商家絞盡腦汁製造噱頭,提升所謂的檔次,就是刻意大肆抬高商品價格。
作為禦寒衣物,動輒上千人民幣價格確實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早期設計的軍大衣厚實保暖、價格實惠,與高價羽絨服相比,性價比顯然高出一截。
一批大學生組隊穿上軍大衣,是真買不起羽絨服嗎?其實這類行為,可理解為一種輕鬆的娛樂和調侃,以這種方式委婉表達對市面部分羽絨服價格的不解。
從他們做法中不難看出,「實用和划算才是硬道理」,並未盲目追求高價格消費,也是理性消費觀念的體現。軍大衣熱銷,究竟是熱度下的「曇花一現」,還是果真能在羽絨服市場上「分一杯羹」?目前不得而知。
作為冬季最常見的保暖衣物之一,羽絨服能長期受到大眾青睞,必有其不可替代的過人之處。對羽絨服商家而言,軍大衣的走紅,無疑是警訊。軍大衣是商品,同時也是個符號,代表消費者另外擁有的千萬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