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報】林毅夫:最快一年 大陸必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

北大新結構經濟學院院長林毅夫認為,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大陸必可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圖/取自紅星新聞網
北大新結構經濟學院院長林毅夫認為,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大陸必可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圖/取自紅星新聞網

大陸「兩會」本月5日開幕後,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去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兆人民幣,增長5.2%,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對此,北大教授、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說,快則12年,慢則23年,大陸一定會跨過13000美元這高收入國家門檻。

談到今年大陸經濟增長潛力,林毅夫接受紅星新聞專訪表示,經濟增長依賴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需要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大陸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經濟體,還處於產業升級階段,跟已開發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後來者的優勢。世界上其他國家處在中國目前發展階段時,經濟發展都比較好,如日本、韓國、德國處在追趕階段時都實現8%甚至更高的經濟增長。如果他們能實現,中國也有實現的潛力。

林毅夫認為,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以人工智慧數位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跟已開發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且中國在新經濟上有三個優勢:一是人力資本豐富。中國有14億人口,具企業家精神和技術能力的人才數量龐大。二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都可很快速進入國內市場,達到規模經濟。即便與已開發國家一起競爭,也可憑藉巨大的市場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的趕超。三是中國有最好的產業配套能力。這三者綜合起來,能讓中國新經濟在技術創新上顯示出明顯優勢。

「綜合來看,中國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生產力水準提高的空間。中國儲蓄率高,投資資源多,中國也有發展經濟的意願。結合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狀況,在有8%增長潛力情況下,實現5%以上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

至於國際間有聲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無望超越美國。針對「中國崛起見頂論」說法,林毅夫認為這種論調,主要是感覺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速從原來的10%逐步下降到去年的5.2%,尤其新冠疫情後,沒有迎來更高反彈,國內投資較疲軟,消費也沒出現報復性消費,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

林毅夫說,這也是來自日本經驗。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生產力水準提高都處於相對停滯,沒有新產業湧現。但中國有後來者優勢,可利用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來源。在新經濟上,中國與已開發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還有規模龐大的優秀人才,大規模市場,齊全的產業配套。日本的情況不會在中國會發生。只要我們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提高生產力水準,人均GDP提高的速度會高於美國的速度。

談到人口紅利似乎不再,林毅夫說,全世界進入高老齡化國家有53個,其中有27個國家在進入高齡化時,人均GDP已達到美國的一半或更高,另外26個國家進入高齡化時,他們人均GDP還達不到美國的50%,這就是未富先老。前一組國家,進入高齡化前10年經濟增長率只是略下降,但人均GDP基本沒變化。因為第一組國家新進勞動力受教育水準與之前的勞動力相比變化不大,他們受教育水準就很高,人力資本提高有限。第二組國家高齡化後,經濟增長率不僅沒下滑,且還在增長。因為他們勞動力受教育水準在提高,有效勞動在增加,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林毅夫表示,相信中國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把創新擺在第一位,生產力水準會不斷提高,不會出現未富先老狀況。

至於居民收入,林毅夫說,高收入國家是世界銀行聯合採用的一個標準,現在標準是13000美元,如果跨過這門檻就進入高收入國家。中國現在人均GDP已達12500美元,相信只要保持每年5%以上增長,快則一兩年,慢則兩三年,這個門檻一定能跨過去,成為高收入國家。

談到消費與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林毅夫表示,「在經濟增長下滑,消費一直會疲軟。沒有了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就業機會不斷增加,人們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不高情況下,消費很難可持續旺盛。」他強調,一個國家要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有較高的投資增長。投資要能推動經濟增長,就要投資到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能夠提高生產力水準的機會,進而收入就能增長,消費才能增長得快。他提到,「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到2022年,年均經濟增長9%,人均GDP增長達8.1%,消費增長每年也維持在7%,是全世界最快的增長。」

同樣,在這種情況下要提振消費,最重要就要增加收入增長和收入增長預期。林毅夫認為,這就需要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投資提供必要的融資條件和政策環境,「相信這樣,消費會非常有活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