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併黃復興還不夠 學者建議中常會要改組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日在中常會宣布組織改造,其中黃復興整併引發基層反彈。圖/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日在中常會宣布組織改造,其中黃復興整併引發基層反彈。圖/中央社

國民黨6日通過修正中央委員會組織規程,中央黨部調整為7大部門,「黃復興黨部」也進入整併階段,由學界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在臉書發聲明,肯定黨中央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但中常會也應一併改組,將各地方縣市長和國會領袖納當然中常委,也應把各級民代列為當然黨代表,讓具有民意基礎的縣市長和立委參與黨決策機制,打造內造民主的國民黨。    

上週國民黨黨中央宣布將黃復興黨部併入組發會和各地方黨部,未來中央層級將設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並在組發會成立退伍軍人部,地方層級的黃復興黨部併入地方黨部,在地方黨部成立退伍軍人組。

對此,聲明指出,「我們肯定國民黨中央推動組織改造勇氣,廢除特種黨部,讓地方黨部整合退伍軍人黨員和一般民眾黨員,有助拉近世代間、不同團體間的距離,降低黨內民主過程中不同世代和不同團體間的對立,這是國民黨組織結構向支持者結構靠攏第一步,符合我們提開放國民黨的理念,我們表示支持。」

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發臉書,呼籲國民黨再改組中常會。圖/取自開放政黨實驗室臉書

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發臉書,呼籲國民黨再改組中常會。圖/取自開放政黨實驗室臉書

但聲明說,上週六的中常委投票提醒我們,國民黨距內造民主依然相當遙遠。「此次中常委參選人數低於應選人數,顯示國民黨最高權力機構不具備實質權力,又肩負募款責任,自然吸引力有限。更令人憂心者,則是此次獲選成員的社會民意基礎相當薄弱。」

在此次27位當選人中,聲明表示,立委只有1位,民選公職只有8位,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比上屆還少。相對而言,上屆中常委有10位民選公職,包含7位立委,以內造化為標準,本屆中常委比上屆還要退步。

兩年前,國民黨中央曾提出中常會改革方案,包括選任中常委由29席減少到15席,將全國劃分若干選區,由黨代表從中央委員中,採無記名單記投票,各選區應選名額每2人應有1人具現任民選公職身分;而黨主席指定中常委名額,則從6至11人,改訂為10人。

到底兩年前的改革案,有多少適用這次中常委選舉?未來國民黨中央要如何補強中常會組成和民選公職間的落差?

聲明說,比較國內三大主要政黨,國民黨內造化程度最低!民進黨的縣市長和中央、縣市層級議員都是當然黨代表,最高權力機構的中常會(中央常務執行委員會)也納入直轄市長、縣市長代表、和立法院代表作為當然中常委,17席中常委有11席是民選公職。年輕的民眾黨中央委員超過半數是現任立法委員,中央委員之上沒有更高的權力機關。國民黨則從黨代表、中央委員、到中常委,民選公職都是少數。以這樣的組成,黨的意志自然和支持者意志出現落差,造成黨內實力人物不敢和黨機器靠得太近。如此惡性循環,對重返執政極為不利。

中常委選舉的窘境,正說明只有改組黃復興黨部是不夠的。該聲明稱,今年二月曾建議把縣市長和國會領袖納為當然中常委,把各級民代都列為全國代表大會當然黨代表,讓具有民意基礎的縣市長和立委參與黨的決策機制,讓黨成為實踐支持者意志的戰鬥團體。「我們呼籲黨中央認真考慮我們的倡議,在新一屆中常會進一步推動組織改造,打造一個內造民主、真正屬於國民的國民黨。」

黃復興黨部整併基層反對聲浪很大,對此,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謝龍介在《風傳媒》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澄清,此項改革並非要「消滅」黃復興,只是把黃復興和地方黨部做整併。

謝龍介說,黃復興的優點在於人跟人的關係很緊密,這是黃復興的特性,如果他是國民黨主席、且想競選連任,怎可能會去得罪這群人?且國民黨黨章規定,凡黨齡滿30年、年齡超過60歲,就不用再繳黨費,因此這些人不用繳錢就有投票權,如果選黨主席,怎可能去得罪?現在有反彈聲音是因溝通不足,大家有反彈是必然,但事後溝通、說明就很重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