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逼近,一部引發爭議的內戰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架空的劇情描述不久的將來,美國發生第二次內戰,驚悚片名與情節喚起美國人在11月大選前對國家、社會面臨分裂的焦慮。
法新社報導,由英國導演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自編自導的戰爭動作片《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上周在西南偏南電影節(SXSW)首映,並將於下月12日正式上映。片中描述不久的將來,一位美國總統在連任三屆後,領導聯邦政府與來自加州、德州的分離主義勢力開戰。舊版《蜘蛛人》系列電影女主角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飾演的資深戰地記者,率領新聞團隊穿越前線冒死採訪,並試圖在戰火中活下來。
法新社報導,《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於上映前指出,這些在政治極化的時期,電影帶來「令人不安的共鳴。」《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表示,觀影者可能會不經意間將電影設定的未來式誤認為現實。
報導稱,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與公共宗教研究所(PRRI)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3%的美國受訪者同意「真正的美國愛國者,恐不得不訴諸暴力,以拯救我們的國家。」
但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郝爾(William Howell)表示,政治精英和國會的確陷入空前的分裂,不過,公眾中的兩極分化被誇大了。他補充說,對含糊其詞的調查回應,不一定反映出人們的實際行為。郝爾指出:「我不認為我們處於內戰邊緣。」
另一方面,作家馬奇(Stephen Marche)卻認為,美國是走向內戰的典型案例,只是並非電影中描繪的那種方式。馬奇在他的著作《下一場內戰:來自美國未來的報導》(The Next Civil War: Dispatches from the American Future,暫譯),利用政治科學模型建構出5種可能觸發內戰衝突的合理情境。包括反政府民兵與聯邦部隊衝突,或總統遭暗殺。
馬奇說,政治暴力變得可接受,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不可避免,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政府不具合法性,暴力是唯一的反擊方式。馬奇說:「某種程度上,這已在美國發生了。」馬奇補充說,他還沒看過電影,他認為像1860年代南北戰爭那樣在地理上涇渭分明的衝突,不太可能發生。
導演艾力克斯嘉蘭在片中故意含糊帶過內戰的確切起因和政治背景。他表示,該片是關於兩極分化和民粹主義的「對話」。政治方面著墨不多,他希望聚焦在美國公民和記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怖現實。
艾力克斯嘉蘭在首映時曾提到:「我們不需要多做解釋,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它(內戰)可能發生。」
電影中的3任期總統設定似乎喚起許多美國人對前總統川普的恐懼,美國人擔心,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可能無視美國《憲法》的兩任期限制,拒絕在4年後下台。馬奇說,如果進展到那種情境,談論內戰可能多餘了。「如果有一位三任期的總統,恐怕已經沒有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