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馬英九再訪大陸  民進黨進退失據

前總統馬英九定4月1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第二次訪問大陸,圖為去年3月馬前總統的大陸行。圖/取自馬英九臉書
前總統馬英九定4月1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第二次訪問大陸,圖為去年3月馬前總統的大陸行。圖/取自馬英九臉書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4月1日前往大陸,展開「和平之旅」。在520賴清德就任總統前,金廈海域風波未解決的敏感時刻,馬英九不避諱民進黨的攻訐抹紅堅持再度登陸,除了他個人的理念與使命感,也彰顯了對話、交流、溝通帶來善意、互信、尊嚴以及和平,反映台灣主流民意傾向。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25日宣布,馬英九於4月1日至11日率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訪問廣東、陝西與北京,馬辦定調為「和平之旅」。相較於去年3月馬英九首度以卸任總統身分訪問大陸,這次多了北京行程,若能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馬習二會」,其政治意涵遠超過第一次訪問,也引發了各界高度關切。

馬英九再訪大陸  政治意涵超越首訪

蕭旭岑表示,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後,一別近9年,「我們希望能再與老朋友見面,但一切尊重陸方安排」。雖不具官方身分,也不是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仍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政治人物,若馬習會順利舉行,提升兩岸非官方溝通對話管道到最高層次,對緩和台海緊張情勢,降低人民間敵意將可注入正能量。

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共識,首先就是要維持溝通管道暢通,有效管控歧見與風險,在此脈絡下,馬英九訪大陸符合兩岸關係、美中關係及印太地區的共同利益,所有「利害關係者」都樂觀其成。相形之下,唯有民進黨對於馬英九訪問大陸保持消極、負面立場,甚至劃出不應片面設定政治前提與終局的界線,意圖扭曲馬英九訪問的重要性與正當性。

蔡英文總統期盼兩岸盡速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賴清德在贏得總統選舉後說,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會採取交流取代圍堵,以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但這些都純屬政治口水。自從民進黨再度執政8年來,兩岸官方溝通管道中斷,台海安全形勢加速惡化,從2022年8月台海中線消失,到最近因為金門事件,金門水域限制禁止線也被否定,雙方敵意螺旋上升,擦槍走火引爆衝突機率升高,使得國防部長邱國正每天輾轉難以成眠。

馬英九的和平之旅將以個人經驗及對兩岸和平的責任,傳達台灣民眾心聲,化解兩岸人民敵意,避免戰爭,謀求和平,在最敏感、緊張時機對兩岸及世界和平傳達正面訊息。

從馬英九去年3月首次成功訪問大陸、到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連續訪問大陸更證明了國民黨才有經驗、能力、與政治基礎處理兩岸關係,反觀民進黨早已喪失獨立自主權,成為美中共管的棋子。

否定馬英九訪問  民進黨自我打臉

針對馬英九訪問大陸,行政院長陳建仁、陸委會、乃至部分綠委都在主權上大做文章,暗示馬英九可能傷害主權與尊嚴,但馬英九去年訪陸多次公開宣示,「不論是在台灣,在大陸,在中華民國憲法上都是屬於一個中國。我們是台灣地區,你們是大陸地區」,以及「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他沒有絲毫退縮、迴避之意。

國民黨將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形容為「擦亮中華民國招牌」和「堅定捍衛國家主權」,以馬英九的高度與智慧,他這次訪問必然堅守既有立場,不可能有任何失格、自我矮化的舉措。

其實,民進黨對馬英九的每一項批判、詆毀反而是自暴其短,對兩岸及台海安全議題進退失據。民進黨吹噓最會護主權,為何蔡英文不敢在卸任前踏上太平島宣示台灣主權;最會保護台灣安全,為何淪落到大陸海巡艦巡查金廈海域常態化,導致「互不否認治權」基礎鬆動。

除了政治層面活動,馬英九此行也將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參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以及持續加強兩岸年輕學子的交流學習,也是歷史、文化、教育之旅,顯示出兩岸間剪不斷的臍帶關聯。

各界對於不同形式、領域、層次的兩岸溝通交流都應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事實上,過去一年,夏立言、台北市長蔣萬安及馬英九的大陸行都為低迷、惡化的兩岸關係注入活水,民進黨應面對現實,沒有理由再逆向操作,迫使台海走向兵凶戰危地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