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大陸經商、生活30年,老黎(化名)跟其他台商一樣,對台灣心心念念;去年10月,他首次參加台企聯的參訪團「回訪」台灣,在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的協助下,分別拜訪彰化、南投、苗栗等地,每個縣市捐500萬台幣做公益,以示台商心念家鄉、關心弱勢;老黎預告,今年他還會再參加台企聯的參訪團回訪故鄉。
當外界都在猜測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520就職演說中會如何論述兩岸關係時,老黎表示,經過八年的統治,民進黨應該看清,如果兩岸不交流,對台灣的傷害有多大,像陸客、陸生不來,台灣的觀光產業和私立大學損失有多大?
正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老黎認為,兩岸的文化、體育、經貿、宗教交流,顯得格外重要,去年昆山、山東的媽祖先後到台灣遶境,就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大突破。
2021年3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福建,指示,對台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老黎表示,在大陸創業、就業、就學的台青、台胞、台商,最需要的是「以惠促融」,也就是和大陸同胞一起享有「同等待遇」,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台灣人對大陸的信心。
老黎舉例,在大陸很多證件都是透過APP申辦,但是持台胞證卻很難辦信用卡、金融卡、電話卡,也經常無法享受高鐵、民航的快速通關,甚至連網上掛號都不行。
對於台商投資保障,老黎指出,土地使用權的歷史遺留問題,常讓台商土地無法「退二進三」(由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連帶阻礙台商的轉型升級。
而在協助台商轉型升級上,大陸政府的政策也有些趕不上時代,老黎指出,由於融資難、融資貴,台商想在大陸上市,但只要台商在台灣有公司,就要面臨「關係人交易」的審查,只要存在「同業競爭」的疑慮,台商就無法在大陸上市。
另外,大陸科技轉移經常沒台商的份,台商也很難打入國企的供應鏈,而大陸口口聲聲說要給台商「同等待遇」,「但現實卻成為大陸保護台商的負面教材」,老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