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馬習二會 創造共贏條件

前總統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傳達台灣人民愛好和平的主流民意,圖為他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圖/新華社
前總統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傳達台灣人民愛好和平的主流民意,圖為他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圖/新華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前總統馬英九1日前往大陸,展開「和平之旅」、「友誼之旅」,預期將在北京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低迷、緊張的兩岸關係帶來一線曙光,不但有助於台海和平穩定,正面效應將擴散到美中關係,創造美中台共贏條件,這也是國際社會樂見的發展。

就在馬英九出訪前夕,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也再度訪台,並向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表示,希望賴清德會持續努力維持區域跟兩岸現狀,其實就是美國要精確掌控台灣及兩岸的最新情況與發展,同時畫出不要改變現狀的底線,顯示美國相當關切當前台海形勢。

馬習二會 各方樂見其成

應大陸之邀,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再度訪問大陸,預定7日抵達北京,據報導,「馬習二會」將於8日舉行。繼2015年的新加坡「馬習會」,馬習再度會面必然被賦予高度政治意涵。

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兩岸和平解決彼此歧見是美國過去50年對台灣問題的基本原則,先決條件就是要維持溝通管道暢通。事實已證明,民進黨執政堅持抗中保台,反中、仇中,斷絕了兩岸官方良性互動,導致雙方敵意螺旋上升,衝突逼近臨界點,也唯有國民黨才有能力、經驗及政治基礎處理兩岸關係。

國民黨雖已是在野黨,美方非常重視國民黨與大陸的交流互動,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多次訪問大陸都抱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國民黨事後也與美方坦率溝通,確保「零意外」,這也說明了國民黨親美和中路線是可行、有效的,也符合美國利益,所謂的「疑美論」完全是民進黨的政治操作。據指出,AIT與馬英九辦公室也維持正常良性互動,對馬英九訪問大陸應是樂觀其成。

美中關係已有止跌回穩趨勢,唯台灣問題仍是美中間重要、敏感的議題,美方的目標是維持台海現狀不變,包括拜登總統都認為,過去50年美中關係成功面向之一是負責任處理台灣問題,嚴格來說也就是美中共管台灣問題。中方並未挑戰美方的立場,但自從中共20大以來,「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已成為中共對台的大政方針。在美中對台灣問題主導權的政治角力中,民進黨一味迷信抗中保台、親美反中使台灣成為美中戰略競爭大棋盤上的棋子,甚至可能成為「棄子」。

反觀國民黨在兩岸及美中之間維持巧妙平衡,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親美和中」路線穩定了兩岸關係,同時強化美台密切合作關係。馬英九擔任總統任內,從2008至2016的8年期間,無論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都處於巔峰狀態就是佐證。

馬習會  傳達台灣愛好和平主流民意

目前預測馬習二會的談話內容及其意涵可能言之過早,但可以確定馬英九希望傳達台灣人民愛好和平,希望避免戰爭的心聲,這也是台灣主流民意,由於他已沒有公職與黨職,國民黨也非執政黨,透過這次訪問交流產生的善意、互信、尊嚴遠超過實質改變當前兩岸情勢,相形之下,習近平的談話內容及傳達的政治訊號更為重要。

自從中共「兩會」之後,中方積極鋪陳對台政策方針及目標,以「反獨、促統、促融」為主軸,強調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及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除了向台灣表達善意、加強兩岸交流之外,也要安撫大陸內部對台灣逐漸高漲的敵意,展現對處理台灣問題的信心與成效,同時重建國際社會對大陸市場的信心。

淪為「雙少數」的民進黨缺乏民意的底氣,依然逢中必反,批判、抹紅國民黨及馬英九,只是想掩飾其對處理兩岸關係已徹底失能。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嘲諷馬英九願成為「統戰大戲最佳男配角」,以及馬英九的接機規格被降格矮化;行政院長陳建仁要馬英九向習近平宣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對人民的焦慮不安已經無感,更毫無自省能力。

馬英九義無反顧以「和平使者」身分再度訪問大陸,受到國內外的肯定,賴清德若能以和平為目標,人民福祉為己念,也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改善兩岸關係,否則只能繼續接受美中共管,無法擺脫戰爭的威脅。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