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大地震】強震後沒大停電是台電厲害  能源粉專打臉洪申翰

綠委說「強震後沒發生大停電是能源轉型成果」,被能源粉專嗆「太會吹了」。圖為北市的高壓電塔。圖/中央社
綠委說「強震後沒發生大停電是能源轉型成果」,被能源粉專嗆「太會吹了」。圖為北市的高壓電塔。圖/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強震後沒發生大停電是能源轉型成果」,台電也大內宣「儲能系統及時救援才阻止地震後大跳電」,氣候先鋒者發起人楊家法在臉書直言,「這太會吹了」。這些話都只說了一半,洪申翰所謂的「能源轉型」,其實風電和光電非常不可控;而台電增加這麼多儲能電池,則是因為它「可以拖住系統頻率不要掉那麼快」的能力不足。

0403花蓮大地震後,核電仍正常運作,不少網友認為可見核電有多堅固,不過洪申翰認為,相較於921大規模跳電跟電網系統損毀,此次花蓮大地震卻沒有跳電,是能源轉型的成果,因為光電布建的增加量很大,所以光電發電量的快速拉升,可以部分涵蓋因地震而突然跳機的火力發電;以前抽蓄水力都必須被鎖在午間尖峰放水發電,但因為現在午間尖峰可以利用光電,就能完全頂上,所以,可以讓抽蓄水力被釋放到其他時段應用,這次就頂下了很多因地震而突然跳掉的火力發電。

此外,大地震後有網媒宣傳台電的「電池儲能」系統及時救援才阻止地震後大跳電,認為這是「綠能」與「電池儲能系統」配合達成的效果。

楊家法說,把當天各機組的出力還原,如果單獨看儲能電池,它發了30.9MW的出力但時間很短,可能約5分鐘;而抽蓄水力是1250MW,持續約25分鐘;再交棒給緊急氣渦輪,包括核二核三廠的緊急發電機。

楊家法說,其實4月3日從地震發生後很多機組都有上場救援,包括核電的緊急備用電源都上場,才能解救危機。洪申翰故意講成是能源轉型的成果,但去看看能源轉型,特別是風電和光電的部分,它完全呈現出的是「不可控」的特性,台電增加這麼多儲能電池,其實是為了彌補系統慣量不足。

楊家法說講白了就是:風光占比增多,系統慣量就會減少,所以要增加更多儲能來穩定頻率,減少對系統的衝擊。儲能電池是要穩定「頻率不適合拿來移峰填谷,亦無法填補燃煤電廠故障一天或幾天少發」的電力。

何為「慣量」?楊家法對梅花新聞網解釋,簡單講就是「可以拖住系統頻率不要掉那麼快」的量,一般而言,發電機都會有轉動慣量,包括傳統的火力機組或是核能機組,只要是用轉的就會有轉動慣量,轉動慣量可以讓發電機有一些抵抗頻率變化的能力,稱之為「系統慣量」,但風力及太陽光電沒有。也就是說台電增加這麼多儲能電池,其實是為了彌補系統慣量不足。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