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產能過剩 干卿何事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圖/新華社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圖/新華社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出訪中國大陸,在北京會見中國政府財經高層時,不斷表達擔憂中國大陸工業生產過剩,說實在話,透過如此高調指控北京武斷定罪手法,其實就是希望在後續採取貿易保護性措施時,能夠藉此作為口實,以便爭取政策正當性。
 
為何華盛頓必須採取此種發言基調,說實在話就是因為美國在爭取製造業回流設廠生產時,面對全球生產基本態勢,業者發現在美設廠,其實生產條件並不理想,各項成本完全無法壓低,因此在缺乏競爭力前提下,必須乞靈於政治力干預經濟供需法則,透過各項貿易保護措施,讓製造業在美國營運獲得生產空間。
 
說實在話,假若華盛頓針對北京所點名叫陣,諸如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與動力電池等各項工業產品,確實是產能過剩,而且透過市場機制無法順利消化供應商品時,到最後就算是搞到削價競爭,製造商也不可能永遠賠錢上市,到頭來自然就會讓產能逐漸萎縮。其實經濟供需法則本來就能夠約制供應端之生產數量,當消費端無法產生需求時,自然透過相互調適過程,就可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因此真正問題根源是在於美國本身製造業競爭能力不足,而影響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其中就包括勞動條件、環保規範、產業文化以及技術能量等多項因素。美國本身不知反省,依據各項客觀條件,試圖去解決本身競爭力無法突破瓶頸,卻反過來指控他方產能過剩,希望為本身未來採取貿易保護措施,先找到脫罪藉口,其實根本上就是本末倒置,未能正本清源面對真正問題。
 
多年以來美國不斷藉由各種政治壓迫與司法追訴手段,打擊他國關鍵產業,期能排除所有能夠威脅美國製造業競爭對手。但是當前美國所面對困境是製造產業空洞化,關鍵產能外移,企業經營者不願配合美國政府主導製造業回流設廠政策,而願意配合政府政策製造業者,又不斷呼籲政府運用干預手段,扭曲市場供需機制,保障美國製造產業獲利空間,此種惡性循環就讓美國製造業者競爭力始終無法提升。
 
而華盛頓行政部門在各項政治壓力下,又無法透過正當手法,來刺激業者提高競爭力。特別是經常指控他國對製造業者提供補貼,扭曲自由市場公平競爭體制,但卻以州官放火雙重標準策略,針對其所希望鼓勵之策略性產業,毫不顧忌地提供資金獎勵,支持企業經營者建立生產能量。
 
此外運用各種貿易制裁增加進口關稅措施,或是刻意設置多項非關稅壁壘,從根本上就是打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招牌,卻以各種計劃經濟手段,干預自由市場運作機制。說實在話,假若要指控中國大陸製造業者產能過剩,但其卻又能在全球各地順利找到市場消化其所生產商品,顯然華盛頓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假若中國大陸製造業者確實產能過剩,要去傷腦筋解決問題的是中國大陸經貿官僚體系,怎有可能需要葉倫狗拿耗子,撈過界來管此種供需失調問題?華盛頓三不五時就要拿出個理由,指控他國不公平競爭,然後再高調採取制裁報復措施,但最後能否讓製造業順利回流?講實在話,根本就是找錯醫生開錯藥方;假若美國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生產環境,恐怕很難替製造業順利招魂,最後還是無法真正解決產業空洞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