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終於舉行,馬習各自傳達了己方的立場和觀點,有分歧也有共識。離上次兩人見面已經睽違九年,人物依舊,但世局全非。值此戰火蔓延、中美對峙、兩岸緊張之際,此次會面格具深意。
馬英九此次訪陸祭黃陵、登長城、遊故宮、訪盧溝橋等等行程,相比去年的民國元素、國民黨史元素,這次民族成為主軸。更加凸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基調。
這些都看在陸方的眼裡,也給予馬英九善意的回應與高度評價。
習近平在兩人會談一開場就表示,「馬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致力振興中華民族,我對此高度評價。」
馬英九講話時也予以回應,先是談到此行帶領年輕學子「了解中華文化的根源,體驗大陸實際發展的面貌,更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感」。又接著強調「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最近三十年,在兩岸中國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展,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
由此可見,若說兩岸「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成為新「共識」亦不為過。
習近平進一步將這樣的民族共識轉化成兩岸交流互動的基礎,習近平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這一來,就將兩岸關係定為成「一家人」的關係,有話好商量,但也不容外部勢力的介入。
馬英九談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後,話鋒一轉,提到魯迅的「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強調「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這樣的轉折實堪玩味。
習近平也表示,「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裡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增進瞭解,累積互信,化解矛盾,尋求共識」。回應馬英九和平訴求。
可見民族與和平是馬習共識,但是沒有民族就沒有和平。
當台灣政治人物與媒體計較馬英九有沒有提中華民國,又怎麼講「九二共識」,殊不知兩岸交往的底層邏輯已然翻篇。
民進黨拿中國認同在台灣失去市場訕笑馬英九;陸委會批評中共利用馬英九宣傳「九二共識」;甚至在新內閣中任用有「文化台獨」之嫌的鄭麗君作為副閣揆,都是輕忽民族認同在兩岸關係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認同將會是未來台灣政治與處理兩岸關係無法迴避的議題,即便是看似馬英九「 斯人獨憔悴」。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