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蔬果大又甜 大陸航天育種創千億經濟效益

大陸航天育種成果豐碩。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航天育種成果豐碩。圖/取自新華社

19878月,大陸第九顆返回式衛星首次搭載水稻、辣椒等種子,開啟大陸農作物種子太空之旅。目前大陸已進行太空育種搭載實驗3000餘項,育成品種260多個,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種上百個,年增產糧食20多億公斤,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逾千億元(人民幣)。

人民日報報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劉錄祥表示,「航天育種也叫太空育種,是讓種子搭乘返回式太空船進入太空,利用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環境誘發種子基因變異。種子返回地面後,再選擇可遺傳優良變異用於培育優質高產多抗植物新品種。」

在「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中國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10號館的太空育種展區,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長勢良好具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優點。

早年,來自山東省平度市的47克青豐一號小麥種子、20克馬家溝芹菜種子、21克明村大黃埠西瓜種子、10克櫻桃番茄種子,隨著大陸神舟七號載人太空船一起飛上太空,種子返回地面後,運用選育、雜交等技術,豐富了育種遺傳資源,為培育出產量更高、抗性更強、品質更優的新品種提供了充足的技術參考與支持。

原產北美地區的蔓越莓,如今成為黑龍江特產。為培育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蔓越莓新品種,黑龍江省撫遠市的蔓越莓種子曾兩度搭乘神舟飛船。比拳頭大的彩椒、又大又甜的草莓……太空種子落地發芽結果,扮靚百姓餐桌,豐富著人們的味蕾。

不是所有種子上天後都會發生變化。有的種子在太空飛行一周,最長遨遊27天,能改變的概率可能只有千分甚至於萬分之幾。劉錄祥說,「育種專家培育太空種子,不僅追求產量,同時也看重品質提高、營養改善等優良性狀。」

種子篩選是航天育種的第一步「太空旅行」是第二步,劉錄祥表示,即使在這之後,距成為真正的太空種子還有很長的路。要培育出比較成熟的品種,至少要810年時間。

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農牧場有限公司技術員楊光偉介紹,種子回來後,要進行地面第一次試種,出苗後選擇有良好變異的單株進行第二代種植,然後把好的突變體後代再進行第三代種植,經過多代繁育最終獲得穩定的新品種。

航天育種關鍵之一是種子材料的空間搭載。根據計劃,2024年將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推進可重複利用返回式衛星工程,發射第二顆航天育種專用衛星。

劉錄祥說,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了自己的太空站,開啟太空站時代的太天育種。一方面可精準設計和深度解析航天誘變機理,另方面可開展太天育種關鍵技術及重大基因誘變發掘與性狀整合,開發多樣化的新品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