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近年推動與捷克的晶片技術合作,其中涉及的資金、技術轉移以及雙邊政策決策的透明度問題,引發質疑台灣單方面出資,似乎已淪為技術和資金的「凱子」。對此,外交部回應,該計畫是要協助捷克成立先進晶片設計中心,強化對方的半導體產業能力,呼籲外界勿以訛傳訛,造成台捷兩國政府的困擾。
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爆料指出,台灣在未得到捷克的經費承諾下,自行負擔了1350萬美元(約4.4億元台幣)用於支持兩國的「靭性計畫」。該計畫的目的是為捷克建立一個先進的晶片設計中心,以增強其半導體產業的能力。
然而,捷克方面的強硬立場和缺乏財務承擔引起了對台灣外交策略的質疑,引發外界質疑,台灣單方面出資,似乎使台灣淪為技術和資金的「凱子」。
對此,外交部回應稱,所有的合作計畫都是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並強調這是一個互惠雙贏的計畫。
外交部強調,台灣的資金投入是基於加強產業鏈結合,提升台捷關鍵產業合作及強化民主供應鏈韌性的考量。同時,計畫也將有助於台灣半導體廠商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並確保未來台商在捷克及中東歐的投資能有足夠的技術支持。外交部官員強調,所有的計畫和資金流向都有嚴格的審查和審核機制,確保資金的使用符合政策目標和法規要求。
外交部強調,外交部對於外界屢就台捷晶片合作的不實發言深表遺憾,呼籲在野政黨人士發言前應先查證事實,以免以訛傳訛,造成台捷兩國政府的困擾。
然而,此次台捷晶片技術合作案,確實凸顯國際科技合作中的一些基本挑戰,包括資金分擔、技術安全和政治敏感性等,反映了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小國如台灣在追求國際合作時需要平衡的外交策略和國家利益。這一事件將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技術合作策略的一次重要試金石,其結果可能對台灣的外交政策和國際形象產生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