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順博士/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身為花蓮的在地立委,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卻在花蓮強震善後中,堅持率團訪中。綠營政客對此無不見獵心喜,在各媒體平台大加撻伐,指責傅只知媚共而不重視花蓮重建。稍早前馬英九也曾率領青年學子參訪大陸,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談,同樣也遭到綠營媒體火力全開的批判。針對綠營對此二事件的抨擊,國民黨朱立倫主席則表示支持,認為有機會和對岸溝通,力促觀光客與農漁產品銷陸,都是樂見其成的好事。
針對國民黨重量級人士積極開啟與中共對話的管道,名嘴沈富雄則嘲諷地說,這「三笨咖」若不退場,國民黨2028年也不用想再戰。他似乎認為,台灣多數民意並不贊同與大陸和解,國民黨三要角的積極求和背離主流民意,國民黨若不能與他們切割,未來選戰必敗無疑。
沈先生出身綠營,不認同國民黨尋求與大陸和解的政策,並不讓人意外。但若以為「抗中保台」是主流民意,逆此而行必敗無疑,則恐怕失之武斷。
民意如流水 政治人物當有所堅持
民眾選擇政治領袖,重視的是他能否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並義無反顧地在此方向上努力,百工百業因此得以配合政策走向,並循此擬定發展策略。至於民意,如一些觀察家所言,具有不穩定性,有謂「民意如流水」,常因環境時勢而經常改變。故而,民主政治號稱民意政治,指的是政黨或政治人物各有基本的堅持,當民意發生變化時,民眾能有明確的選擇;而非政黨或政治人物隨波逐流,初一十五的政策因民意變動的不同。
以民主典範的英國為例,工黨與保守黨政策便涇渭分明,讓民眾可以在時勢變動時,判斷應由何者執政。百年以來,工黨不曾為了爭取企業界捐款,而在產業政策上妥協,保守黨也不敢為討好勞工而背叛市場經濟。美國的情況亦類似,民主黨若支持減稅與縮減社福開支,共和黨若削減軍武與開徵富人稅,都將被視為政治自殺,只會弱化民眾的政黨認同。狂人川普許多政策儘管歧視少數族群與圖利富裕階級,但少數族裔與勞工,如拉丁美洲裔,卻仍然有不少表態支持,原因無他,因為川普的路徑與目標明確,大家還是可以在框架下尋找定位。
民進黨以台獨為執政目標,並據此推動去中國化及高度依美媚日政策,多年以來,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已具有相當的可預測性,自然也以此聚攏了一批鐵桿支持者。這些支持者無視民進黨的貪腐與造假,為民進黨保障了三成左右的基本盤。藍營支持者雖批評台獨的不可行與官員的操守不佳,卻只會強化民進黨堅守立場的印象,並讓投機分子看到加官晉爵的門道。故而,在過去二十年,民進黨並未因中國崛起而流失選票,反而相對壯大。「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這句口號大家難道忘了?
與陸和解不會失人心 政策搖擺喪失公信力
作為民進黨的主要競爭者,國民黨在政策上就顯得搖擺不定。說堅決反共,卻上下擁護一個老共產黨員當領導人;執政時通過國統綱領追求一個中國,但下台前卻又喊出兩國論;長期強調復興中華文化,但取得政權卻不修正課綱;標榜政治清廉,卻又常見結合地方派系;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但卻不惜封存核電;…..。在這些政策的反覆下,縱然是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恐怕也會不經意站錯邊。當年馬英九曾因政策急轉彎而自嘆公信力不再,但這其實正是國民黨長期發展的寫照,非一人一時的偶然。
故而,倡言與大陸和解不會是國民黨失去多數支持的原因,前後反覆瞻前顧後才是讓民眾不敢相挺的理由。如果如沈富雄所說,為了貼近民意國民黨須與「三笨咖」劃清界線,但若真如此,國民黨喚回的恐怕不是更多的民意支持,而是黨格黨魂的破產。客觀形勢不會一成不變,但成功必然屬於堅持的一方,這個道理應該值得國民黨深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