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話:追憶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

作者王豫元(左)與顧維鈞大使(右)合影。圖/作者提供
作者王豫元(左)與顧維鈞大使(右)合影。圖/作者提供

王豫元/前駐教廷特任大使

對中國近代外交史有興趣的人應該都知道顧維鈞大使(V. K. Wellington Koo),但這句話對台灣新世代似非事實,在台灣若干有心人士推動去中國化的浪潮下,學校教的素材不一樣了,筆者發現目前一般的年輕人幾乎都沒有聽過顧維鈞大使。

顧大使出生於1888年1月29日的滿清時代,1904年赴美留學,1912年24歲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返國時已改朝換代成為中華民國。

他先應聘擔任袁世凱大總統的英文暨外交祕書,後來陸續在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徵召出任的職務包括:署理大總統、國務總理、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外交部長、出席巴黎和會代表、出席國際聯盟代表、駐法國大使、駐英國大使、出席華盛頓會議代表,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由駐美大使卸任後自1956年至1967年出任海牙國際法院法官、副院長。

顧大使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參與或見證無數國際會議、國際組織、雙邊多邊談判等重大外交事務超過半個世紀。才華橫溢,治學嚴謹,貢獻卓著。筆者何其榮幸,在41年前有緣以私人身分前往拜見親炙謦欬,終生受益。

1981年元月筆者即將由駐美代表處祕書調返台北前,由於旅居華府的初中好友董常新夫婦與顧大使夫婦頗有私誼,所以特別懇請他們安排而且陪同我及內人於1月11日由華府駕車前往紐約拜見。

我們於下午兩點多抵達位於Park Avenue靠近91街的一座摩天大廈,大門前有穿制服的門僮,顧大使寓所在第十層,進門就看到兩幅顧大使伉儷的油畫肖像,室內布置典雅。

筆者當時30歲出頭,顧大使已高齡93歲,從許多檔案照片中,想像他似乎是一位很嚴肅的外交官,預期這是一個「禮貌性拜會」,備一個伴手禮,行禮如儀,合照留念,就告辭了。但見面時我看到的是一位滿臉笑容,和靄可親又很風趣的長者,他先問我在駐美代表處擔任什麼職務,看到我名字又問我籍貫是那裡,我說祖籍江蘇常州,先祖父是前清癸未年進士被派往河南為官,先父及我都出生在河南開封。

由於顧大使曾任北洋政府袁世凱大總統的祕書,所以我告訴他,民國成立後先祖父曾在北洋政府任職數年才返回江蘇老家,他顯得很有興趣的問我先祖父在北洋政府什麼時候做過什麼事。他又問我年齡多大,屬什麼生肖?我說屬豬時,他突然眼睛一亮,說「我也屬豬」而且馬上從口袋掏出一隻小豬,說這個小豬送你做紀念,接著說他陰曆是光緒13年歲次丁亥豬年12月17日生,所以屬豬。這隻顧大使親送的小豬我仍保留至今。

顧大使又提及,1932年3月他陪同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到東北調查「九一八事變」時,聘用一位24歲年輕祕書王湧源先生,此君英文打字很快,速記也做的很好,後來一直追隨他到駐法大使館,駐英大使館,駐美大使館工作,現在還留在華府的駐美代表處,不知近況如何,願聞其詳。又談了一些他當年住在雙橡園的有趣軼事,然後吩附管家端出蟹殼黃、生煎包、酒釀湯圓,江浙點心等請我們享用。不久我們看到有些賓客陸續上門,晚上顯然家有餐敘,就起身告辭。

顧大使說請等一下,「我的好友董霖博士(William L. Tung)1977年祝賀我90大壽時寫了一本英文書《V.K. Wellington Koo and China's Wartime Diplomacy》,1978年董博士與龐曾濂先生又合譯為中文版《顧維鈞與中國戰時外交》,並轉載《東方雜誌》、《傳記文學》等雜誌上有關他生平事蹟的5篇專文。謝謝你來看我,我贈送你這兩本書留念」。說完就拿出這兩本紅色封面、燙金字體的硬皮精裝版,並當場用中文在中文版的扉頁上寫下我的名字及他的簽名,寫的是「豫元仁兄惠存,顧維鈞手贈,中華民國70年元月」。

當我看到他這樣寫的時候立即說「顧大使您是前輩,這樣我承擔不起!」他馬上回答「這是中國人的規矩,應該這樣寫!」寫完還很慎重的用印,用印的位置也四平八穩,證明他的眼力很好,手也不抖。英文版的扉頁寫的是「To Mr. & Mrs. L. Y. Wang, with regards, V.K. Wellington Koo, New York, NY, January 11, 1981」。

兩本書的題字居然蘊含著中西文化的差異,中文版稱呼我「仁兄」,使用中華民國年號還用印,英文版受贈人多了內人「Mrs.」及顧大使住的城市「New York, NY」並使用西曆紀元。外交無小事,由這些小地方可見顧大使心思慎密又貼心,至此我已對顧大使既感動又心悅誠服。

筆者認為顧大使送我這兩本書是有其道理的。雖然中英文版分別僅有210頁及185頁,但董霖博士能執簡馭繁,內容仍範圍廣博嚴謹,尤其附註特多且準確精采,誠屬難得。本書可說是董霖博士事先徵得顧大使同意而縮編的「顧維鈞回憶錄」極精簡版。僅拜讀這兩本書就感到獲益極多。

在我們談話家常的時候,顧大使的夫人嚴幼韻女士也進進出出跟我們打招呼聊天,顧夫人本身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上海復旦大學第一屆女學生,被譽為上海最後的名媛,溫文嫻雅,曾在聯合國處理禮賓業務14年。對顧大使的身體健康無微不至的呵護,他們夫婦的互動處處流露出鶼鰈情深。

顧夫人說他們家族親友及晚輩住在紐約的人很多,而且他們夫婦二人都是聯合國退休的公務員,中外友人也多,所以家裡經常熱鬧非凡。2015年她109歲的時候出版一本自傳名為《109個春天──我的故事》。

顧大使把我們當晚輩一樣的親切招呼,告辭前我要求合照,他欣然接受。在整個見面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一位偉大外交家的謙虛,周到,溫暖,敏銳,細膩,他完全沒有官架子,思路敏捷、記憶力強、侃侃而談,中規中距,即使筆者這個資淺外交官非正式的拜見,他也非常慎重,事後想想這一切似乎還是照著禮賓程序進行,先坐下寒暄交談,再移往餐廳享用點心,告辭前主動贈書、題字用印、然後合影留念,有條不紊,偉人風範展現無遺。

談話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具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及對國家的責任感,是一位愛國主義者。顧大使1985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97歲、距離我拜見他之後4年10個月。嚴幼韻女士2017年5月24日逝世,享年112歲。

1960年哥倫比亞大學開始邀請顧大使做英文口述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Vi Kyuin Wellington Koo 1975》,8卷11000頁歷時17年終告完成。1976年5月顧大使將其連同文卷檔案捐贈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並婉謝一切酬勞版權。高風亮節,令人敬佩。

中國大陸的中華書局自1983年起到1994年陸續出版了13卷600萬字中文翻譯版的《顧維鈞回憶錄》。這幾年英美的國家檔案局及歷史悠久的國際媒體陸續推出許多國際外交活動的影音檔案,我們現在由Youtube可以看到許多顧大使當年活耀在國際舞台上維護國家利益的歷史影音,如日內瓦國際聯盟控訴日本侵華案、參加巴黎和會、布魯塞爾遠東會議的演講,舊金山會議代表中國簽署《聯合國憲章》,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演講、美國電視台的專訪節目,流利的英語,鏗鏘有力的演說辯論,翩翩的風采氣度,令人感佩不已。

儘管當時中國積弱,仍有世界大國地位及格局,使顧大使的才略能有揮灑的空間,一生功業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絕對是民國第一外交家!

顧維鈞大使贈書。圖/作者提供

顧維鈞大使贈書。圖/作者提供
顧維鈞大使在贈書上的題字。圖/作者提供
顧維鈞大使在贈書上的題字。圖/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