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5月11日進入第二階段的連署行動,但是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的資料顯示,討論熱度似乎不如預期的熱烈,僅3月4日提出罷免程序的當周達到高峰,達到1萬767筆聲量,接著就雪崩式下滑,一直到5月11日單周討論聲量最高僅4200筆、最低僅約1000筆;另一方面謝國樑的網路聲量好感度反而提高。
基隆市民組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3月8日提出罷免謝國樑程序,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的資料顯示,3月4日到3月10日的討論聲量有 1萬7筆;3月11日到3月17日有1萬767 筆;但是之後9周罷免團體似乎沒有新話題,3月18日到3月24日聲量就雪崩式下滑,僅3386筆,之後幾周最高僅4214筆,最低1093筆。
此外,發起罷免後,謝國樑的網路好感度反而上升,由發起罷免前(2月1日到3月8日)的0.32,上升至發起罷免後(3月9日到5月19日)的0.93,負面聲量少了一半以上,正面聲量增加,似乎網友和基隆市民沒有那麼討厭謝國樑。
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指出,近期基隆市政包含「基隆親子照護平台正式上線」、「柏克萊課程」、「行人友善綠斑馬」、「基隆市288定期票」以及「提高身障生交通補助」等親子、教育與交通政策等露出,推高謝國樑的網路聲量好感度。
另一方面,「罷免謝國樑」的主要社群意見領袖幾乎都是親綠粉專與相關特定媒體,基隆在地的僅「山海公民拆樑行動」及基隆市議員張之豪,使得整體罷免行動看似有媒體曝光、有意見領袖,但多半僅針對謝國樑的人身攻擊而非市政,使整體罷免案呈現「全國熱、基隆冷」的詭譎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