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送餐點、配送物流 台灣首款自主研發AI機器狗亮相

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研究團隊成功打造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圖/中央社
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研究團隊成功打造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圖/中央社

國外已有機器狗實際用於救災、送貨、巡電網、抓交通違規等,台灣卻因機器狗造價昂貴,具體應用不足。有鑑於此,在國科會支持下,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研究團隊成功打造台灣首創的自主研發AI機器狗NTU DogBot,包括1款寵物型機器狗Oliver,以及1款工作型機器狗Dustin,期待未來能協助解決缺工問題。
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以及學門專題研究計畫的支持下,郭重顯帶領研究團隊成功打造「NTU DogBot」,整合及運用多項機電設計與人工智慧技術,包括機械設計、控制工程、步態生成、自主導航、人工智慧演算法等,同時與國內企業共同探討化工廠、建築工地、軌道車輛等的智慧巡檢,及餐點/物流配送等相關應用需求,加速研發「NTU DogBot」導入上述產業場域,解決國內缺工問題,並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研究團隊2022年到2023年間先以3D列印方式研發出42公分長、4公斤重的小型機器狗,驗證步態控制及自主定位與導航等概念。接著研究團隊藉由國科會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由國科會及合作廠商量子黑客股份有限公司(蘿絲瑪莉義麵坊子公司)共同出資合作研發。

台大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研究團隊在國科會支持下,成功打造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械狗,29日在國科會舉行的記者會上亮相。圖/中央社

台大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研究團隊在國科會支持下,成功打造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械狗,29日在國科會舉行的記者會上亮相。圖/中央社

計畫執行迄今,已完成54公分長、16公斤重的寵物型機器狗Oliver,及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Oliver與Dustin都具備自主定位導航能力,但在功能設計定位上有些差異:Oliver具備動作教導與AI視覺等功能,並可語音和表情偵測與互動操控,適合居家環境應用;而Dustin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感測器如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 即時訊息回報。藉由兩個版本雛形,開啟我國機器狗產業的發展契機。
研究團隊表示,機器狗在國外已商品化且有具體應用,例如美國機器狗應用於電網巡檢、韓國機器狗送貨員投入物流配送、歐洲機器狗應用於地鐵隧道和管線養護檢修、西班牙機器狗「科技警察」出任務抓交通違規等。而機器狗也應用於災難現場救災,降低就難人員危險,例如美國機器狗率先深入紐約曼哈頓下城立體停車場坍塌現場,傳回視訊資訊,輔助擬定就難策略。
目前國內工業用途機器狗價格昂貴,加上客製化服務應用與AI 程式開發技術支援不足,與公司現有資訊系統整合障礙,維護與擴充成本高,因此目前國內應用不足。有了自主研發的機器狗,台灣企業可用較低成本導入場域應用,並提供在地客製化服務;以組合式模組軟體架構,可快速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彈性化方案;開放式通訊介面也可整合客戶端,生產資訊及資料庫。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