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內閣拋震撼彈?傳郭智輝恐成首位出局部長

726罷免大失敗、台美關稅談判揭曉稅率20%,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進行內閣改組,而經濟部長郭智輝被點名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圖/中央社
726罷免大失敗、台美關稅談判揭曉稅率20%,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進行內閣改組,而經濟部長郭智輝被點名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圖/中央社

首波大罷免案以25比0完封,重創綠營與罷團士氣,尤其台美關稅談判揭曉稅率20%,更使經濟部首當其衝,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進行內閣改組,而經濟部長郭智輝將是被關注的焦點。

根據《中評社》報導指出,出身企業界的郭智輝帶著半導體與日系供應鏈專業進入政壇,外界原期待他能為經濟部注入實務導向的改革力量。但郭智輝的言行開始出現爭議。

郭智輝在面對南部水災時,自評「努力程度100分」的發言引發爭議,雖然事後強調是就整體防災體系發言,但「滿分說」已深深傷害其形象,被批缺乏災區同理心。郭智輝過去以直率親民著稱,對媒體談話風格鮮明,不避諱爭議,被認為是內閣少數「敢講」的部長。

報導也提到,郭智輝不僅面對國內輿論壓力,更有來自國際經濟情勢的重擔,當川普捲土重來,美方對科技與工具機產業課徵高額關稅,台灣出口產業首當其衝。郭智輝所領導的經濟部被視為第一線談判窗口,壓力與責任雙重而至。

報導指出,關鍵問題在於,郭智輝是否有能力跳脫單純的「企業執行者」角色,升格為能統籌協調的「政治整合者」?他能否勝任談判主導者,整合跨部會資源、穩住政務體系?而賴清德是否在823大罷免結束後啟動啟動新一波內閣調整?屆時,郭智輝究竟是被留下穩盤的要角,還是被汰換的對象?備受關注。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