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修正陸生來台就學政策 此其時也!

大陸研修生對國內私立院校乃是重要生源,如能擴大,一方面可解決國內少子化之影響。圖/取自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大陸研修生對國內私立院校乃是重要生源,如能擴大,一方面可解決國內少子化之影響。圖/取自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秦夢群/政治大學教育系榮譽教授

教育是百年大業,需要各級政府的全力關注。日前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卻對教育議題著墨甚少,僅提出希望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接到指示,教育部開始規劃已暫停五年的陸生學士班招生簡章,預計明年5月公告簡章,陸生學士生可望於7月入學。

此項發展雖是好的開始,但仍需謹慎為之,全面進行通盤的規劃。自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就學,之後受疫情影響,台灣於2020年1月暫緩陸生研修生入境,雖於2022年11月恢復,但因陸方也於2020年4月暫停陸生來台就學而至今未恢復,導致在台就讀數量大減。根據教育部統計,大陸研修生加上學位生在學數,2016學年為41975人,2023學年竟降為4651人,差距達九倍之多。如果政策沒有改變,今年將無任何陸生學士班學生,影響相當顯著。

在另一方面,根據大陸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在大陸高校(大學)就讀的台灣學生約有一萬二千人。依照人口比例,顯見兩岸學生就讀呈現嚴重失衡現象,對於台灣未來高教生源與人才培育,無異是一項警訊。

陸生在台灣就學不被善待

究其原因,陸方多次質疑陸生在台灣就學不被善待。與同屬境外生的外國學生與僑生相較,根據相關法令,陸生遭遇許多獨有的限制,其中如目前仍對大陸學位生設有「三限六不」之規定。三限分別指的是「限校」(僅採認大陸優良高等學校學歷)、「限量」(招生上限為國內當年招生總額的2%)、「限域」(就讀領域受限)。六不則是規定不會編預算提供獎助學金給陸生、不允許陸生校外打工、與不允許考證照等限制。

影響所及,在台期間由於獲得獎學金的來源相對被限縮,且不得於校外打工,大陸學位生幾乎必須完全自我負擔生活開銷,整體讀書成本較之外籍生與僑生高出甚多。加上畢業後難以留台就業,就讀意願自然大為減低。

回應陸生在台所面臨的政策不友善環境,近來台灣教育部門雖做出部分放寬調整,其中如陸生納入健保、學校可提供獎助學金等,但仍是杯水車薪,難以挽回頹勢。

通盤檢討陸生來台政策

透過文教交流,可以促進兩岸之互信。如今之計,針對陸生來台政策需進行通盤檢討,並做出整體修正。相關建議如下:

首先,目前採認中國大陸學歷計有346所學校,但考慮目前大陸高等教育機構已近3000所,在品質管控前提下,建議可以擴大採認大陸學歷的校數,尤其是針對技專院校,可以做適度的放寬,以擴大招生的母群體。此舉並非放任品質,而是加大陸生的來源。只要受理申請學校進行嚴格把關,應可收到適合的陸生就讀。

其次,建議制定政策擴大招收來台之短期研修陸生。前已述及,大陸學位生受到「三限六不」政策的限制頗深,因此來台意願較低。與之相較,研修生受限程度相對較小。未來如能制定相關政策,其中如學校交換學生制度之建立,鼓勵大陸學生來台進行短期進修研究,應能適度擴大生源,進而促進兩岸學生文化的交流。由於以往研修生對國內私立院校乃是重要生源,如能擴大,一方面可解決國內少子化之影響,也可開拓財源避免退場之疑慮。

最後,建議針對陸生來台就讀政策,應進行通盤全面檢討,以制訂互惠與平等的就學原則。根據調查,相較於外籍生與僑生,陸生不要求特權,卻希望享受對等的待遇。「三限六不」政策有其行政上的考慮,但在一定範圍內,仍有空間進行適度調整(如設立陸生專門獎學金),以營造陸生友善學習環境。如果只是一味政治掛帥,則未來來台讀書的陸生人數恐難以成長。

爭取陸生來台就學,不僅能促進台灣高教學術環境之多樣性,也可激勵台生的學習動機(所謂的鯰魚效應)。負責政策制定的相關單位,當審慎為之,以展現台灣在兩岸教育發展的主導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