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揮刀ECFA 港媒:砍中小企業 削弱賴清德支持度

賴清德520演說被大陸認定是「台獨自白書」,隨後便公布了中止台灣ECFA項下134樣產品關稅減讓。圖/中央社
賴清德520演說被大陸認定是「台獨自白書」,隨後便公布了中止台灣ECFA項下134樣產品關稅減讓。圖/中央社

5月31日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財政部公告,對原產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取消對台關稅減讓。這舉措無疑是北京在賴清德上台後再對台灣施壓的經貿手段,對台灣產業發展與兩岸關係均帶來嚴峻挑戰。對此,港媒認為北京揮刀ECFA砍中小企業是「窮台」政策,且是削弱賴清德支持度的展現。

2010年兩岸簽署ECFA,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近年北京不斷中止部分ECFA項目關稅減讓,逐步縮減對台經貿優惠,今年5月底,北京再宣布中止134個進口產品的ECFA協定稅率,包括石化、紡織、汽車零組件、機械工具機等多行業,累計中止的ECFA項目超過200項,約佔總項目近半,對兩岸經貿合作影響愈發明顯。。

從經貿層面來看,儘管今次ECFA關稅減讓134項目佔台灣出口大陸額度總體比重並不高,台灣經濟部指今次中止影響台灣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佔台灣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研判在「可控制範圍」,但《香港01》報導,儘管帳面貿易影響值看似有限,但實際與後續影響不容小覷。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數據和分析,受影響主要是傳統產業和依賴大陸市場的中小企業。報導引述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ECFA作為兩岸最具指標性經濟協定,持續的退出對兩岸經貿互信的損害深遠。

石化產業是受影響主要產業之一,這次中止關稅減讓項目新納潤滑油和基礎油等134項,中止優惠稅率將直接增加進口成本,削弱台企價格競爭力。早自去年底,北京官方宣布對產於台灣丙烯、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後,台灣產學界即評估,台灣石化產品2022年出口約350億美元,其中116億美元出口大陸,佔比33%,以該年貿易為基礎計算,則台灣出口大陸產品總共已需額外負擔8148萬美元關稅。

報導稱,如今北京官方二度擴大中止對台灣石化產業關稅減讓,對台灣石化產業宏觀處境而言,恐就不如台灣官方一紙帶過的雲淡風輕。台灣石化產業儘管近年對大陸出口比重明顯下降,但這相當程度是受兩岸政治關係不利結果。在失去關稅減讓待遇下,台灣石化產業將難以和「中國—東協自貿區」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的東南亞及日、韓等國企業競爭。

可預見的發展或是,未來必須支付從零升到2%至10%關稅的台灣業者,很可能被迫外移到大陸,或和大陸有自貿協定的國家,關閉台廠機會極高。

其次,汽車零組件業同樣面臨嚴峻挑戰。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依賴中國市場,中止關稅優惠後,這些產品在大陸市場價格優勢不復存在,導致訂單減少和市場份額流失。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張冠華點名,中國車市、尤其電動車市場發展強勁,可為台灣汽車零組件產品提供廣闊市場,兩岸經濟合作倒退,將給台灣相關產業發展帶來影響。

最後再如台灣優勢產業之一的機械工具機,失去關稅優惠後,這些高附加值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將受衝擊。根據台灣機械公會發布數據,2023年台灣機械業出口大陸金額69.31億美元,佔比23.5%,年減22.7%。不願具名的台灣機械業老闆指出,受中美貿易戰、疫情帶動供應鏈重組浪潮下,台灣機械業這幾年對大陸出口比重持續下降,由4成降至2成多,「少掉關稅優惠,終究會影響競爭力」。

根據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發布兩岸貿易數據, 2023年兩岸全年貿易額爲2678.35億美元,較2022年减少15.6%。其中,台灣出口大陸總額1993.49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15.4%;從大陸進口684.85億美元,年減16.0%。其中受ECFA部份中止影響的產品出口總額約98億美元,自2022年底至2024年初,北京中止部分ECFA項目關稅減讓措施,對台灣出口影響逐步顯現。

大陸財政部及海關稅則委員會5月21日同時公告對台中止134項產品關稅減稅。圖/取自中共財政部

大陸財政部及海關稅則委員會5月21日同時公告對台中止134項產品關稅減稅。圖/取自中共財政部

同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呈現縮小趨勢。根據大陸海關總署今年1月公布數據,台灣對大陸仍享1309億美元貿易順差,但相較台灣在2022年對陸享有1565億美元貿易順差,已減少256億美元。間接反映中止關稅減讓措施對台灣整體貿易平衡的負面影響。

具體產業出口數據也反映出中止ECFA優惠的影響。以石化產業為例,2023年台灣石化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佔比,從前一年的33%下降至20%,在機械出口方面,2023年台灣機械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衰退 24.4%,也高於當年台灣機械出口 242 億美元,年減 15.2%數值達9.2%的落差。

總體而言,北京對台經濟施壓無疑是對賴清德政府的強烈訊號,意在透過經濟手段影響台灣的政治決策,ECFA作為兩岸關係正常化重要象徵。可以預期,賴清德政府繼續「獨來獨去」,ECFA很快就會被北京廢止,而台灣的傳統產業也將很快會消失。

此外,《中評社》引述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政府應協助轉型分散市場,趁與美國友好之際,爭取更緊密合作關係,謀求雙贏局面。但對此說,前立委郭正亮在政論節目表示,沒有ECFA,可轉單到美國?你去賣賣看,沒做過生意喊著不嫌腰疼。《中評社》評論說,賴清德對內態度似已放軟,包括提名考試委員上向藍白陣營拋善意,提名民眾黨推薦的鄧家基及國民黨籍前立委邱文彥、前銓敘部常務次長呂秋慧。該評論認為,目前有些政策看起來賴政府是想放緩,但居於面子問題又不想率先釋善意,主動對陸遞出橄欖枝。

該評論強調,面對大陸一波波反制,加上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中止ECFA關稅減讓,主要鎖定工具機械產業與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這些中小企業過去多力挺民進黨,若把兩岸關係弄到沒退路,這些產業還會支持民進黨嗎?賴清德若持續對抗,不會有壓力嗎?評論認為,賴政府後續很可能會對陸態度放軟,否則恐讓大選中獲得的四成支持度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