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國確認不再續簽 50年《石油美元協議》走入歷史

沙烏地阿拉伯已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圖/取自Brennende Frage《推特》
沙烏地阿拉伯已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圖/取自Brennende Frage《推特》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美國與當時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確定使用美元作為全球石油計價的法定貨幣,並獲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

這使得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石油美元協議》也被視為鞏固美國成為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的基石。此協議中美國將提供沙國軍事保護及支持,沙國則讓石油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拿去購買美債,形成雙贏局面。

但時代改變了。《石油美元協議》已於本周日(9日)到期,沙烏地阿拉伯方面已決定不再續簽,因為沙國希望能以多種貨幣出售石油和其他商品,包括人民幣、歐元、日圓,而不僅僅是美元,甚至使用比特幣(Bitcoin)等數位貨幣。此舉將使美元在與黃金交易脫鉤後,再與石油脫鉤,勢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導致美國通貨膨脹上升、利率上升和國債市場疲軟。

綜合外媒報導,全球石油市場權力動態平衡的變化才是導致這發展的關鍵因素。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興起,已經減少了世界對石油的依賴,此外,巴西和加拿大等新興石油生產國的出現,挑戰了中東地區產油國傳統的主導地位。《石油美元協議》的結束突顯了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增強,以及能源格局的變化,全球金融秩序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

二戰期間國土未受到摧殘的美國,當時擁有全世界7成黃金儲量,於是美國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仿效原本的貨幣霸權英鎊,讓黃金與美元掛鉤(1盎司兌換35美元),他國貨幣再與美元掛鉤的「虛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自此成為全球金融霸權,美元也逐步取代英鎊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越戰帶來的龐大債務與國際形勢的變化,使美國被迫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實際的美元價值已嚴重暴跌。以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為首的各國政府開始拋售手中的美元儲備向美國換取黃金,西德更直接放棄固定匯率。為了掙脫眼前的困境,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1年竟片面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兌換,宣告虛金本位制的終結。

直到1974年6月8日,美國與當時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協議中明訂沙國只能用美元做為出口定價,而該國透過石油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必須投資美國國債,以換取華盛頓向利雅德當局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至此美國得以成功將美元與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掛勾,也在1978年《牙買加協定》(Jamaica Accords)後正式確立現今以美元為主加上多種貨幣組成國際儲備資產的浮動匯率體系。「石油美元體系」有效地強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因為沒有美元就無法購買能源」。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