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互見!路透:逾半歐美受眾對AI發布新聞感到不安

圖為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左)15日與學生互動玩AI科技。圖/中央社
圖為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左)15日與學生互動玩AI科技。圖/中央社

隨著谷歌和OpenAI等科技公司開發出能夠提供資訊摘要和吸引流量的AI工具,全球新聞編輯室正在努力應對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帶來的新挑戰。

路透新聞研究所6月17日發布年度《數位新聞報告(The Digital News Report)》,基於對47個國家近10萬人(每個國家抽取2000人)的調查後發現,新聞媒體在提高收入和維持業務方面面臨障礙,而消費者對使用人工智慧創造的新聞內容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對政治類的敏感話題。

報告稱52%的美國受訪者和63%的英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主要由AI發布的新聞表示不安,雖然被調查者也認同人工智慧可以使記者的工作效率更高。路透社研究所高級研究助理、報告的主要作者尼克.紐曼( Nic Newman)說:「人們普遍擔心內容的可靠性和信任度會受到影響。」

與去年相比,受訪者對網路虛假新聞內容的擔憂程度上升了3%,達到59%。在今年舉行大選的南非和美國,這一數字分別高達81%和72%。

既要取得用戶信任,又要獲取更大的市場,新聞機構或許應該向一些「意見領袖(News influencers)」取經,他們在TikTok等熱門線上平台上傳播新聞的作用比主流媒體更大。在一項對5600多名使用TikTok獲取新聞的用戶的調查中,57%的人表示他們主要關注個人使用者,而非記者或新聞品牌。

新聞機構面臨的另一挑戰是觀眾普遍不願意為新聞訂閱付費。該報告稱,付費訂閱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所增長,來自20個國家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為線上新聞付費,而這一數字在過去3年中並未增長。在美國,46%的人支付的價格比完整訂閱價格低,因為他們可享受試用或促銷折扣。

紐曼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新聞編輯室需要與受眾建立直接關係,同時「戰略性地利用這些平台」接觸難以觸及的群體,如年輕受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