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賴清德總統發表任內第二次國慶演說,華麗詞藻、口號堆疊的內容顯得空洞無力,缺乏同理心,無法苦民所苦,難以激發共識;粉飾太平,迴避面對國內外迫切問題,令國人更加憂心台灣的未來;特別是未能向在野人士及海峽對岸遞出橄欖枝,台灣難以突破變局。
賴清德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國慶演說,他去年提出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五大信賴產業」言猶在耳,今年又迫不及待推出AI新十大建設,使台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研發,打造台灣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國防上增加國防預算,加速打造「台灣之盾」,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賴清德宛如處於競選模式,大開空白支票,國人早已看破手腳,反應當然是冷漠、無感。
賴清德狂開支票 國人冷漠無感
另一方面,國慶大會主席,立法院長韓國瑜在致詞時沉痛指出,台灣需要修復的豈止是花蓮光復鄉,還包括風災後的中南部、勞工低薪、光電爛尾、「美濃大峽谷」、大罷免後被撕裂的台灣社會等。他更指出台海戰爭、政黨惡鬥、關稅衝擊是台灣3「隱形堰塞湖」,一旦潰堤,就足以讓台灣滅頂。同樣的場景,先後發言,予人處於兩個不同國度之感。
政治人物偏好宣揚政績,提升個人政治地位,但賴清德身為國家領導人,在最重要的演說中與現實脫節,勾勒虛幻的憧憬,就是缺乏道德勇氣、不負責任的表現。他說,「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理由是台灣解除戒嚴天數超過戒嚴統治天數,這個論點非常牽強,毫無邏輯可言,而實況是,過去幾年民進黨大開民主倒車,甚至引發要用刑法100條對付在野黨,等同戒嚴復辟的說法。
賴清德又說,「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絕大多數民眾的感受與韓國瑜一樣,大罷免撕裂台灣社會;川普關稅極限施壓還沒看到天花板,而賴政府卻束手無策;美中為達成「大交易」,台灣淪為大國外交籌碼,今年應是台灣面對空前變局、困局的一年。
繼以色列的「鐵穹」之後,川普要以1750億美元建造美國「金穹」飛彈防衛系統,賴清德神複製,宣示要加速打造「台灣之盾」,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鐵穹是一種全天候、機動型的防空系統,透過發射導引飛彈,攔截敵方發射的飛彈與火箭砲等短程威脅,但以台灣與大陸的距離缺乏預警時間,加上中共擁有數量龐大的火箭、無人機、巡弋飛彈、飛機及超高音速飛彈,若進行飽和式攻擊,台灣之盾恐難以承受。
台灣之盾 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此外,台灣之盾橫空出世,國防部最新公佈的《中華民國114年國防報告書》,完全沒有提到「臺灣之盾」,已送到立法院的中央政府總院算案也未明顯編列,不知要如何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最嚴重的是,中共已認定民進黨「以武謀獨」,台灣之盾的構想必然引發中共反制行動,導致新一波的軍備競賽,兩岸軍力原本就已失衡,台灣將處於更不利局面。
726與823的大罷免行動加劇台灣社會內部對立、分化,賴清德也不忌諱要藉此打掉「雜質」,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希望賴清德應藉此機會反思過去一年民進黨的作為,並採取具體行動來修補社會裂痕,但賴清德在演說中未對在野黨表達任何善意。
在各界關注的兩岸關係上,賴清德雖然未再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未重申「賴17條」,而是強調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賴清德拒絕對改善兩岸關係釋出善意,並挑戰中共最敏感神經,大陸國台辦強烈回應,將給台灣帶來災難。
面對川普政府拋出台美晶片產能「55分」構想,將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搬移到美國,賴清德只是輕描淡寫提到美國關稅政策帶來衝擊,以及他將守護半導體、資通訊及電子零件等產業,不敢正面回應美方強勢要求。
賴清德去年國慶演說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為題,結果國人看到賴清德表態力挺撕裂台灣社會的大罷免。今年喊出「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又見文青式語言的既視感,只是已喪失對國人的吸引力,更無法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