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日前國防部長顧立雄以軍中轉型正義為由,宣佈要把中正紀念堂的儀隊表演從室內移到戶外,並等文化部拍板定案,引起批評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儀隊就真的被不管不顧地改到廣場表演了。烈日當空,士兵們頂著酷暑,認真操槍,汗水如雨般流個不停,溼透了衣衫。現場民眾直呼太熱,一邊擦汗一邊抱怨,何苦為了意識型態虐待軍人?更有人質疑,在室內或室外表演有差嗎?
儀隊表演在烈日下操槍,虐待軍人?
改到廣場,是否如立委所言,等於「把對獨裁者的崇拜轉換為對國家的效忠」?其實,很多廟會的酬神活動都在廣場進行,除了常見的陣頭或民間戲曲之外,有的寺廟還會安排「儀隊」表演,演出者身穿三軍儀隊的服裝操槍。這些活動雖然不在室內,卻都有敬神的意思。
文化部長李遠難道連這點概念都沒有,所以同意將儀隊移師戶外?那可就枉費了他多年深耕本土的心血;反之,假如李部長本來就知道在室內或戶外操槍差別不大,那麼他為這個「改革成功」所寫的詩,像「這樣的一小步,竟然花了44年」或「在解嚴37年的今天,我們被束縛的思想,應該要正式解嚴了」等等文情並茂的心得,就未免顯得矯情、虛偽了。
中正紀念堂儀隊被改到戶外真正目的是減少參觀人數
既然多數人都認為,將儀隊表演改到戶外,除了讓演出者與觀賞者倍增痛苦之外,並沒有多大改變,為什麼主其事者仍執意這麼做?根據媒體報導,儀隊移師廣場後,中正紀念堂的參訪人數從5、600人降到300人左右,差不多減半。也許這才是執政者真正的意圖。
民進黨上次直接拿中正紀念堂開刀,是在2017年的228前夕,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要讓中正紀念堂「回歸中性使用」,禁播蔣公紀念歌,禁賣老蔣商品,連任何老蔣的Logo都不准使用。它和這次的驅趕儀隊有個相同作用,就是減少中正紀念堂的人氣。少了特色商品,又取消了精彩的儀隊表演,那麼這個堂體就幾乎沒什麼亮點可言了。一旦大家越來越不想進去參觀,那麼中正紀念堂本身將降低重要性,逐漸變成蚊子館,離關門大吉不遠了。
假使老蔣確實是威權統治者,那麼就必須遵照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 從這個觀點看,只有陳水扁真正貫徹了促轉條例的精神。當年民進黨以少數政府之姿,也敢強行拆除中正紀念堂牌匾,十分有「魄力」。但是蔡政府上台後,全面執政加上促轉條例於法有據,大可廢止中正紀念堂,為什麼反而只敢小打小鬧,沒膽「傷筋動骨」了呢?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說,儀隊會在大太陽底下受罪,都是銅像惹的禍,如果沒有銅像,就不必操槍。假如移除銅像,所有問題皆可迎刃而解,那麼她應該去問問蔡英文,為什麼當初制定了「促轉條例」,卻又不好好執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