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 二十屆三中全會未經濟掛帥

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19日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行。左起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中經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圖/宋秉忠攝
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19日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行。左起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中經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圖/宋秉忠攝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路線以來,中共歷屆三中全會決議都是以經濟改革為主軸,但18日閉幕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卻首次未以經濟議題為重點,更多談及安全、黨的領導等政治議題。

19日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學者都提及本屆三中全會「罕見」不以經濟議題為主軸。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細數本屆三中全會幾個罕見之處,第一,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全代會都是隔年年初開二中,年底開三中,本屆三中全會距離二中全會長達1年半,間隔時間最長;政治局4月30日開會宣布,三中全會將於7月召開,間隔時間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長的;本屆三中全會涉及的層面最廣,經濟議題比重反而最少。

張五岳分析,在已公布的5千字公報中,「經濟」只出現22次,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少的,「市場」也只出現13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還提到22次;反而是「安全」出現16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只出現6次,是歷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最多的,顯示本屆三中全會的特殊之處。

張五岳指出,過去幾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議題,是要善用國際格局,但北京現在研判國際格局是充滿挑戰,安全的重要性就被提高了;因此,外界如果想從三中全會了解大陸的經濟政策方向,如股市、匯率、房市等,恐怕要失望了。

中經院第一所(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也指出,本屆三中全會少談「經濟」、「市場」,但大陸經濟卻面臨空前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長期經濟成長放緩、出現中等收入陷阱,而國際貨幣基金會已經下修大陸的長期經濟成長預測;其次,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債風險恐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西方國家與大陸科技、供應鏈脫鉤。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則指出,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著重提升生產力,把黨的意識型態及政治教條放一邊,才有現今繁榮的經濟;但習近平的政治思維和對市場認知與前兩代領導人不同,這使得大陸的經濟繁榮成為過去,他並不看好大陸經濟未來的發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