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5月間,薩克特仍與蔣介石處於「蜜月期」階段,薩氏提議,一旦中日開打,中國抗倭的重點區域應該是在北方,如果中國不能在華北有效嚇阻倭寇之侵略,日軍將從華北長驅直入,薩克特認為,蔣先生在華東建設的那些軍事要塞,根本無法阻止從華北地區南下的日軍,從華北往南攻擊的倭寇,京滬地區的要塞毫無戰略與戰術防衛意義。但是,蔣先生可能基於個人情感上與京滬無法分割,再者,京滬與長江三角洲及江南地區,本為國民黨當局的主要稅收來源,所以蔣先生無法認同薩克特防守華北比防守華東優先的觀點。
蔣先生對薩克特不滿意的另一個原因,是蔣介石認為我們中國禮賢下士,待你薩某優容有加,把你奉若上賓,但你卻坐視德國繼續賣武器給廣東陳濟棠當局,強化廣東當局與南京中央政府對抗的資本,你薩克特不向柏林方面說句話,不夠仗義!此外,南京方面為了準備抗戰,向克虜伯兵工廠訂購了一批大口徑(15公分)榴彈砲砲彈,但德國以中國有延遲付款的紀錄而拖延交貨,蔣先生則怪薩克特未能居間為中國說好話,導致南京急於星火的這趟軍火採購,遲遲不運來,這讓蔣介石更為惱火,心想我供你最好的待遇,你薩某卻拿了好處不為我們辦事,未盡本份,太不夠意思。殊不知,薩氏保持中立不摻和進去德國軍火商和國民黨當局的爭執,一則不希望開罪軍火公司,一則也不想開罪蔣介石,沒想到自己置身事外的做法,反而兩頭不討好,還得罪了蔣介石。
事實上薩克特是非常注意維繫與蔣先生關係的,每個禮拜利用開會和商談軍政事務,至少有一、兩次見面機會,但有時不免過度謹小慎微,疑神疑鬼。薩氏來華之後某月,他接連兩個禮拜沒見到蔣,深覺奇異與不安,便命軍委會秘書兼德文翻譯,河北人齊焌,到蔣介石官邸打探一下消息,齊焌與官邸侍從室的人稍事打聽方才得知,蔣先生接連已有兩個禮拜未見外賓,連上班也是匆匆來去,原來他那陣子換裝假牙,若是見客,勢必講話,但嘴巴張合之間便會露出被拔掉牙齒空空如也的口腔,甚不雅觀。但卻讓薩克特緊張不已,誤以為是什麼地方開罪了中國老闆。
薩克特離開中國,和蔣介石有關,但倒不是和蔣先生發生了難解之矛盾,而是一次意外事件。蔣氏官邸沿襲老家習俗,冬天必備置一只暖爐在堂屋正中央,兼具烤火和暖氣功能。西方人冬天多半是用壁爐取暖,不習慣用中式燒炭暖爐。1934年冬天,薩克特與蔣介石夫婦去廬山,就在薩氏走過堂屋中央時,他的大衣絆倒了暖爐,隨即自己也摔了一跤,這一跤跌得不輕,醫生建議他長期休養,便向蔣介石告假,準備回德國,蔣先生親去薩氏住處探望,明白這位德國老將軍身體是出現了狀況,自然不便再慰留。
薩克特離華當天,蔣介石人在四川公幹,山川遙隔,道路漫漫,不克親自送行,但於薩氏離國前夕,致電一封給朱家驊,請朱氏轉致,聊表其對這位德國老將軍的敬重銘感之意:「朱主任益之兄轉薩克特將軍勳鑒:將軍啟程在即,中正不克送行為歉,將軍所擬中國工作計畫書已詳閱過,中正甚贊成。貴將軍回國時請照所擬計畫代籌一切,至中國方面應辦之事已切令各機關改良照辦勿念,途中辛勞,務望珍重,並祝健康,中正微午機渝。」
薩氏臨走,軍委會參謀本部派少將王鶚代表送行,並饋贈白杭綢一匹,薩克特堅持不接受,並稱不久即再回來,但此次即成永訣。回德國十個月不到,即病逝於老家。
(待續)
本系列轉載自王丰著《蔣介石在淞滬戰場:從忍辱到復仇》一書,已獲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