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全程只需「沖澡」3、4次!陸「節水抗旱稻」大規模亮相

大陸發展出「節水抗旱稻」,以因應氣候變遷。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發展出「節水抗旱稻」,以因應氣候變遷。圖/取自新華社

因應氣候變遷,大陸發展出「節水抗旱稻」,近日位於廣東的華南農業大學開發出新技術,稻米種植過程中只需要澆灌3至4次「跑馬水」,也就是從水塘抽水灌入稻田「沖澡」後再流回水塘,其餘灌溉主要靠雨水。這種作法可節省水田人工30%、節約淡水資源逾50%,還能減少施肥30%、減少甲烷排放逾90%,可謂一舉多得。

華南農業大學近日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展示其「節水抗旱稻」研發成果,現場觀摩的2個示範點土地,總面積合計700餘畝。「節水抗旱稻」指的是兼具水稻和旱稻特性的新類型栽培稻,適用於水田旱種、低畦易澇旱地種、荒置山坡地旱種等情況。本次採用節水旱管模式,全生育期只澆灌3至4次「跑馬水」,主要依靠雨水灌溉。

「跑馬水」指的是把水從塘裡抽上來後,灌入稻田,停留個把小時讓水稻沖個「涼水澡」之後再流入下一塊稻田,最後回到生態塘內,不但可緩解稻田乾旱情況,還能節約用水。

華南農業大學說明,「節水抗旱稻」在水田種植可節省人工30%、節約淡水資源逾50%、減少施肥30%、減少甲烷排放逾90%,有效擺脫了水稻種植對灌溉用水的過度依賴,幫助農業增值、農民增收。且「節水抗旱稻」的產量、米質與水田種出來的水稻差不多。

廣東是大陸人口大省、經濟強省,也是大陸最大糧食主銷區之一。不過近年來廣東省糧食生產面臨產能不足、水稻種植面積下降、農地荒置等問題。2018年起,廣東省開始引進「節水抗旱稻」及相關技術,經過數年試種示範,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在佛山、清遠、河源、茂名、韶關等地市已有種植。因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的特點,「節水抗旱稻」深受市場歡迎,在廣東省的年推廣面積已達1萬餘畝,已成為荒置農地複耕的重要選擇和增加糧食產能的有效途徑。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