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出口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隱憂

財政部8日公布「113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7月對美國出口114.5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示意圖,為高雄港區碼頭內貨櫃堆疊置放。圖/中央社。
財政部8日公布「113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7月對美國出口114.5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示意圖,為高雄港區碼頭內貨櫃堆疊置放。圖/中央社。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出口為我國經濟主要動能,佔GDP比重超過6成,近期的主要出口地,正悄悄轉向。過去約四成以上集中至中國大陸及香港,但民進黨一直要求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賴。隨著大陸市場不振,美國急起直追,未來台灣出口到美國有超越大陸之勢,但同時也衍生相關風險。

七月台灣的出口 美國獨強

財政部8日公布「113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累計前7月出口2649.5億美元、年增10%;進口2240.2億美元,年增9%。累計前7月出、進口規模皆為歷年同期次高。

看似亮眼的數據,卻出現極為不均的狀態,7月對美國出口114.5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去年同期4,729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70.3%之譜,這已是連續2個月超過7成的增長,已經逼近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的116.1億美元。美國佔我總出口比重已達28.7%,逼近陸港的29.1%。反觀其他主要市場,7月都是衰退,大陸與香港年成長率下滑13.5%;對日本出口也較上年減15.9%;東南亞國協負成長15.9%;歐盟27國衰退幅度更高達36.5%之譜。

易言之,我國7月出口僅剩美國市場獨強的局面。不僅7月熱翻天,今年前7月對美出口每個月都是大幅增長,對美出口總金額達635.7億美元,增243.8億美元,年成長62.2%。

對美貿易順差擴大 恐成美國制裁對象

對美貿易順差幅度也一再擴大,2019年僅有63.8億美元,2022年逼近300億美金(293.6億美元),2023年356.1億美元,今(2024)年前7月已達336.6億美金,接近去年整年的順差,全年極有可能超越600億美元之譜。

惟美國無法忍受巨額貿易逆差,恐因而引發貿易制裁措施。2018年美國對大陸發動貿易戰主要原因,即為貿易逆差擴大,因而祭出對中國大陸採行「301條款」,大陸對美出口產品要課徵25%額外關稅。我國過去也曾深受其害,未來美國是否會因貿易逆差擴大而對台灣採取類似作法,應提早因應。

另外,貿易逆差也是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重要考量,依據2015年《貿易便利化和貿易執行法》,所提出3項量化指標包含:一、順差逾200億美金;二、經常帳順差超過GDP 2%;三、持續性對外匯市場進行單方面干預,超過GDP 2%。我國前二項指標均已完全符合,而6月再度被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若連第三項指標也符合,美國有可能對台實施報復性措施。

護國神山可能淪為祭品

其次,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去年7月就曾批評台灣搶走美國所有的半導體工作,認為應該對台灣建立貿易壁壘。今年7月又批評「台灣確實搶走我們100%的晶片業務,台灣應該付錢給我們,藉此交換美國護衛台灣。」

日本在1980年代,半導體產品市佔率超過5成,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美國1986年認定記憶體傾銷,被迫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讓日本半導體潰敗。台積電7月第二季法說會,提出「Foundry 2.0」概念,以降低全球反壟斷調查的風險,顯然意識到相關風險。但是台積電在高階製程處於獨佔地位,在川普第一次任期內被迫赴美設立高階晶圓廠。之後出口持續激增,若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對護國神山施加的壓力將更加劇烈。總之,為了縮減對大陸的出口,卻獨獨依賴美國市場,因此而產生的風險及可能的經貿制裁,政府當局應未雨綢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