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在高度保密下,烏克蘭武裝部隊於8月6日從東北部發動一場跨境奇襲,為數約4個旅的烏克蘭進攻部隊,成功突破俄羅斯邊防部隊微弱的抵抗,沿四條軸線攻入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州,過程中也多次挫敗俄軍所發起的局部反擊,並俘獲數百名俄軍戰俘。由於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本土首度遭到鄰國攻入,不僅對莫斯科造成不小震撼,也立即引發國際的高度關注。
截至8月18日止,烏軍已在俄羅斯境內拿下正面寬度約65km、縱深約30km,總面積約115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俄軍在今年於烏克蘭境內所攻下的土地,其中包括82個俄羅斯聚落,導致約10萬名俄羅斯居民緊急撤離。
烏克蘭發動庫爾斯克攻勢的考量
至於烏克蘭為何將手中為數不多的生力軍,投入這次對俄羅斯本土的跨境攻擊,不用來支援正遭俄軍猛攻、苦苦支撐的烏東地區守軍?雖然烏克蘭軍方解釋是希望迫使俄羅斯從其他戰線抽調兵力回防本土,緩解烏東地區烏克蘭守軍的壓力;但跡象顯示,烏克蘭的決策主要是基於下列五項政治層面的考量,軍事層面僅能算是次要。
第一,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在8月8日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此舉意在讓俄羅斯民眾生活在恐懼之中,從而削弱他們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為未來談判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第二,烏克蘭高層認為,藉由佔領並維持對俄羅斯領土的控制,可大幅增加烏克蘭在談判上的籌碼。在這次跨境攻擊前,由於俄軍已成功確保絕大多數的烏東地區、亞速海北岸連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本土的陸地走廊,與克里米亞北部,使得若要以「現地停火」的模式來結束戰鬥,對莫斯科非常有利;但若烏克蘭也能控制部分俄羅斯領土,或許可以在談判中換回數倍面積的烏克蘭失土。
第三,提振烏克蘭久戰疲憊的民心士氣,讓國內軍民看到烏軍仍能掌握戰場主動並攻入俄羅斯境內。
第四,基輔當局也想向美國和北約各國證明,即便將西方援助的武器系統帶入俄羅斯境內,各方先前所擔心的戰事升高,或莫斯科以武力、甚至戰術核武大舉報復北約國家的場景並未發生;希望能藉此讓西方國家願意提供種類更多、射程更遠的武器系統,並放寬對烏克蘭運用這些武器的限制,讓烏克蘭能大舉攻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尤其是各重要的後勤目標與設施。烏軍用美國軍援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摧毀庫斯克州一座橫跨塞姆河(Seym River)的重要橋樑,或許就是想向西方各國提供具體的證明。
第五,或許更重要的是,烏克蘭想藉此次攻勢,影響華府的印象與輿論,盡可能降低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對美國繼續援助烏克蘭所造成的不確定性。
烏軍攻勢的動能喪失使戰場情勢開始轉變
基輔當局以政治因素做為發動本次攻勢的主要考量,並無多大問題,畢竟戰爭本來就是「政治用其他手段的延續」;然而,目前庫斯克州的戰場情勢似乎已經出現變化,開始危及烏克蘭發動本次攻勢所持的政治考量。
首先是因為烏克蘭短期內似乎無大舉增兵庫斯克州的可能性,使烏克蘭跨境攻勢的動能已到達了頂點,將逐漸轉為守勢;但對手俄羅斯雖喪兵失地,卻未出現大規模的動搖、甚至崩潰的跡象。
其次,雖然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 (Oleksandr Syrsky) 表示,烏克蘭軍在庫爾斯克州的陣地正在加固;但事實上,烏克蘭在庫斯克州的兵力,從8月6日攻擊發起至8月18日為止,並未獲得多少增援,使總兵力大約就只有4個旅的主力、不超過1萬人,甚至只有6000餘人,卻要防守戰線長度約125公里的突出部,兵力並不充足。
第三,烏克蘭目前在庫爾斯克州所打下的突出部,由於範圍不大,使突出部內的每一點,都位於俄軍日後可能在突出部四周所部署之重型火砲的射程內;讓俄軍可好整以暇地發揮其慣用的戰術,即運用炮兵優勢火力來殺傷、消耗突出部內的烏克蘭部隊。加上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形多為無險可守的平原,烏軍又沒有足夠的時間與資源構築要塞化的陣地,俄軍砲兵火力與遠較烏克蘭充足的砲彈供應,恐怕會使固守突出部的烏軍蒙受頗重的傷亡。
基輔當局宜見好就收
更令人擔心的是,若屆時基輔當局仍執迷於「增加談判籌碼」,非但不願從突出部撤軍以縮短戰線、節省兵力;反而還逐次向突出部內輸送人員以填補傷亡,則不僅會讓烏軍本已不足的前線兵力更捉襟見肘,還會讓庫爾斯克突出部進一步成為俄軍殺傷、消耗烏克蘭生力軍的陷阱與屠宰場,甚至讓俄軍得以重現1943年夏天庫斯克會戰後的情形。在該場會戰中,俄軍不僅擋住了德軍的猛攻,還造成德軍機動部隊的嚴重損失,讓俄軍得以在會戰後的反攻中,收復大量失土。
因此,若烏克蘭已無力大舉增援庫斯克,以維持當地烏軍的動能,並持續對俄軍發動一定規模的攻勢,則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趕緊見好就收,趁俄軍部署未完成前,主動自庫斯克突出部撤出,以保留這支部隊;除擔任機動預備隊,也可繼續尋找其他俄軍邊防上的弱點,再伺機發動新一波的越境攻擊,以困擾、消耗、分散俄軍的資源,方能打亂俄軍的計畫,創造比較有利的戰場態勢。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