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華夏/軍事專家
日昨傳出國防部上月突然去函清大、成大、中興大學勒令停招113學年度國防學士班,引發各校不滿,批評國防部此舉是罔顧招生程序,不尊重大學。
此事凸顯國軍長期存在之兩個層面問題:一是決策模式,二是軍事教育。
就決策模式言,軍內外皆知,國軍長期為人詬病者即為「官大學問大」、「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一句話」。軍官招募屬軍政業務,至軍政副部長後之最高決策層級為部長。本案應是負責國防學士班業務之聯一「人才培育處」(人培處)在檢討此班隊招訓成效未符計畫目標後,提出停招建議,經軍政副部長同意上呈部長簽核決定。
依國防部一貫之決策模式,本案評估過程即便人培處先知會相關大學獲得回覆意見後併案上呈,仍是由部長一人定奪。對於部長的決定,聯參部門不敢再有意見,只會依部長決策辦理逕行知會相關大學。
道理淺顯,人培處長是少將,聯一次長是中將,而部長是幹過司令、總長的上將。再論官校期別,部長也是處長、次長官校的大學長,而系出同門,一切服從學長命令,是從官校入伍一年級新生開始,就被灌輸至今的信仰。
在此完全由軍人思維主導軍官養成教育的決策過程中,只見到軍事指揮鏈紀律、服從之特色,卻見不到聯一人培處作為國軍人才培育最高業管單位,本應奉為核心之「教育」理念,罔論將大學招生端重視的「尊重教育」、「學生權益」置於其中。
國軍人才培育最高業管單位本身不尊重教育,就反映出國軍另一個更嚴重的軍事教育問題。當前國軍軍官基礎院校主官管皆為軍職,受上級軍事指揮鏈節制;眾所周知,軍事指揮著眼作戰,在服從紀律的前提下,一切追求立竿見影之成效,這與教育著重觀念啟迪、潛移默化之百年樹人工程,大相逕庭。
當前國軍基礎院校最大問題在於主官管皆由各軍事指揮系統調任,短暫任職後,即調回原系統歷練其它職務,並不具備教育專業。
縱然近年來院校主官管亦有具博士學位者,但此係國軍將領整體學歷提升之結果,並非院校人事任用政策使然。軍校主官管非教育專業且來自部隊,自然會以在部隊之經驗治校,也造成院校經常出現即興式追求短期成效、違反教育基本原則的政策措施。
此類政策措施常以教育為名要求師生集體達標,殊不知此「誓死達成任務」的部隊戰訓要求標準用於軍事院校教育,卻變成是教導學生追求形式完美要比理解實質內涵來得更重要之形式主義。這樣的教育方式,最終獲得的回饋自然是學生畢業後回過頭來對軍事教育的輕蔑。
國軍長期以來混淆了軍事專業與教育專業。軍事指揮與人才培育二者性質完全不同,用軍事指揮模式並不能培養出傑出的軍事人才,因為軍事人才培育屬於教育專業而非軍事專業。
軍事院校教育須以教育為本、軍事為輔,主事者必須具備教育專業,方能夠將培育軍官所需之各項價值信念和軍事知識,融入至課程教育與生活教育之中,讓學生在課堂觀念啟迪和生活管理潛移默化中,真正學習到作為一名現代軍官應具備的正確價值觀和專業知識。
用教育而非帶部隊的方式培養出來的軍官,才能夠真正具備「誠實」、「務實」之價值信念,以及「精實」、「充實」之專業知識,也才能夠讓國軍一代優於一代,青勝於藍,改變國軍只重紀律服從、追求形式主義之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