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文化預算增加 更方便思想控制?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創下歷史新高,文化預算再加上前瞻預算部分,總數突破300億元。圖為文化部長李遠。中央社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創下歷史新高,文化預算再加上前瞻預算部分,總數突破300億元。圖為文化部長李遠。中央社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隨著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創下歷史新高,文化預算也隨之水漲船高,再加上前瞻預算部分,總數突破300億元,創下文化部預算歷年最高紀錄。

文化部預算陡增目標是打造台流

在所有文化預算項目當中,又以影視音產業編列最多,超過46億。其中光是「黑潮計畫」第二期,就編了不下29億,佔了46億的一半以上;文化部強調,這是要「打造影視台流」,期盼「文化黑潮成為另一個護衛台灣的暖流,讓文化藝術作為台灣遞向世界最響亮的一張名片。」

文化部的這個「影視台流」的目標相當遠大,也很有氣魄,像韓國電視劇傾銷全球,就引起世界關注「韓流」,人人都想知道韓劇的魅力何在,為什麼能引爆「韓流」?

原本就有台流苗起但被錯誤政策弄死

其實,台灣的偶像劇本來競爭力就不錯,當年《流星花園》在日本大賣,還一度被視作「台流」的代表,足以和「韓流」抗衡,還有很多日本戲迷專程到該戲取景的中正大學「朝聖」。可惜自從國內開放有線電視播放廣告,稀釋了各電視台的廣告量之後,已經很難有電視台具備足夠財力打造優質戲劇。政策的錯誤,導致後來台灣自製的電視節目,多半走低成本路線,不是鄉土長壽劇,就是簡單的談話性節目。如今電視綜藝節目,更是一張張年過半百的老面孔,似乎連培養新人的環境也不復存在。就算好不容易培養了優秀影視人才,也往往被大陸高薪挖走。

於是,一年難得出現幾齣口碑好的精緻大戲,或多或少都得仰賴政府補助。如果連自給自足都困難,談何容易要創造產值?還稱得上產業嗎?至於打造「台流」,那就更遙不可及了。

當影視產業不靠政府就難以生存時,便很容易淪為當權者控制思想的工具。題材越符合政治正確的,就越有機會得到更多資源。電影《返校》,講的是白色恐怖,電視劇《茶金》,硬把國民黨發行新台幣、遏止通貨膨脹的德政拗成暴政,即將播放的《零日攻擊》,更有著意圖「洗滌人心,製造恐怖」,從而有排除異己以鞏固政權的嫌疑。

文化補助權限最好都交國藝會

要防止政治干預文化,釜底抽薪之計,就是學習美國,把所有文化補助的權限都交給「國藝會」,徹底遵守公平、公正、公開的民主原則。可是,文化部捨得放棄這個權力嗎?又有多少人關心這個問題?假如政府以補助來拿捏或掐住演藝團體和文化工作者,且視之為理所當然,結果當然是:聽話的活得很滋潤,不聽話的就自求多福,那麼文化民主化,恐怕也是難以實現的理想。

文化預算大幅增加,真能打造「台流」嗎?到頭來,所謂「護衛台灣的暖流」,恐怕不過是要護衛當權者,讓執政者更能進行思想控制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