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犟勁賴清德變身「憤怒阿德」 情緒從何而來?

賴清德上台3個月以來,不斷樹立強勢的政治形象。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上台3個月以來,不斷樹立強勢的政治形象。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馮寧默/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生

賴清德上台3個月有餘,展現了和前任蔡英文完全不同的政治形象,相比蔡英文的和緩與溫吞,賴清德傾向於展示自己強勢的一面。從就職演說他就試圖樹立強人的政治形象,對中國大陸屢次強硬喊話連續觸碰大陸紅線。值得注意的是,過去3個月以來賴清德已多次公開表達「憤怒情緒」,包括斥責下屬、言語辱罵和摔東西等,這對於一個處於「新手期」的政治人物來說並不尋常;賴清德為何在短短3個多月內多次公開表達憤怒?憤怒的背後說明了政治人物的何種處境?引人深思。

想塑造魅力型領袖卻變身成「憤怒的阿德」

賴清德近期多次公開表達憤怒情緒,9月22日媒體曝光衛福部長邱泰源爆料賴清德曾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啟明,抨擊環境部在醫療院所執行減碳議題中沒有給足資源;而且賴清德突然缺席基層醫療協會活動,被外界懷疑不願與邱泰源同台有關,事後彭啟明團隊試圖緩頰,但此事仍舊被媒體熱議;另一件事是賴清德在國防部晉任將官茶會上,進屋後發現將官並未起立致敬而發怒,相關單位解釋茶會原就定位是較輕鬆活動,大家才未起立;但新聞報導說賴清德怒斥「我是三軍統帥!看到我為什麼不站好?」同時,他將手中資料往地上摔;不過,事後軍方有辯稱,賴清德進門後並無摔資料與發飆,只是提醒將官應有的禮節。最近一次則是賴清德9月30日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因雙方資料不同,連續六次追問花蓮縣長徐榛蔚撤離人數而面有慍色,後來證明是雙方資料統計方式不同,導致數字落差,但連續多次「質疑」、「糾正」徐縣長的說法,引發國人側目。

選民眼中的「阿德」是直率負責還是無能狂怒?

 由上可見,賴清德發怒對象相對多元化,包括軍方、內閣和藍營縣市長,均可能引發賴清德不滿。不滿導致其情緒失控,應是賴「急於求成」的發心,和現實中「事與願違」相互碰撞的產物。其豐富的情緒讓賴清德口碑陷入兩極分化。支持者認為賴清德善於共情、能夠引發選民情緒共鳴;其直率的性格具有真實感,可以拉進政治人物和選民之間的距離,亦可通過極端情緒樹立魅力型領袖的權威形象,讓政治人物脫離千篇一律、紙片化框框;再者,通過表達憤怒,展示其責任心和強勢形象,將政府和軍方存在的問題不加保留暴露出來,給選民可以有信賴及可靠感。但反對者則認為,賴清德身居高位卻情緒不夠穩定,屢次表達憤怒體現了其內心自卑,對外界則表現其自大、強硬的形象;當然。在無關緊要或不嚴重的議題上頻繁發怒,反映了賴清德承受了較大壓力,可能為掩飾其無能而轉移焦點;而為了「抗中」,賴清德本身時常對中國大陸「放狠話」,造成國軍疲於應付,也會傷害總統和軍方的關係。整體而言,過激言論導致內閣、中央與地方、內閣與軍方關係不和、失去互信。尤其,賴清德盲目給軍隊立威,並不能代表就一定能指揮得動軍隊,結果可能導致面子、裡子都難保。

關於賴清德情緒式言論,台灣民眾的觀感或評價,或可通過民調一探究竟。根據美麗島電子報10月1日民調顯示賴清德民調下跌,其中支持度為52.5%,不支持度上升至38.8%,均打破紀錄,此足以證明賴清德行事風格是導致民調下跌的重要因素。賴直率的表達情緒,被外界解讀為個性「鬥雞」、盲目對決,電視明嘴直言賴清德行事「全局掌握不好,到處都卡卡、出槌,喜歡直球對決,還是傷到了自己」。

政令推行阻力大:少數政府必須妥協

 賴清德頻繁發怒,歸根結柢還是與其所處環境有關,眾所周知賴清德剛一上台面臨少數政府的處境,在立法院中民進黨處於相對劣勢,導致政令難以推動。但賴清德上台後卻反其道而行,採取主動出擊的態勢,例如在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後提出釋憲、地方上罷免基隆市長、修理民眾黨黨主席、藉整頓貪腐整肅異己,等等多條戰線主動出擊,結果並未如願產生利已的水花。在立法院更是因居於天然劣勢,例如針對9月末政府提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賴清德雖下「軍令狀」要求民進黨「全員、全程、全勤」,但仍被在野立委兩度退回重編。賴這種跳過黨團總召,直接抓手立委的舉措,在台灣政界十分罕見。現在卻想靠閣揆卓榮泰和自己出面請吃「和解飯」打圓場,怎麼會有效?而軍隊、內閣不但要承受總統的怒火還要平息餘波、回應大陸的反制,歸根到底是賴清德不願面對「少數政府」的現實。俗話說和氣生財,鬪字當頭,朝野怎能平心靜氣通過總預算案?可見固執的犟勁、怒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賴清德必須儘快認清現實,才有機會跳脫「憤怒阿德」的形象與壞事的惡性漩渦。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